[实用新型]铝合金热熔损实验试样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013102.3 | 申请日: | 2015-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540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 发明(设计)人: | 桑震;苏钰;蔡李;许立然;毛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2D17/20 | 分类号: | B22D17/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 地址: | 20044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铝合金 热熔损 实验 试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支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铝合金热熔损实验试样架。
背景技术
铝合金压铸模是模具中的一个重要类型。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与汽车 制造能力的高速提升,压铸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但是也面临了更多的挑 战。汽车行业对铝合金的大规模使用对压铸模具的综合力学性能与抗熔损性能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
熔损指的是模具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工作表面受到严重的腐蚀,造成其表面损 坏,质量变小的现象。铝合金压铸模具在持续加压的半固体合金与合金熔体冲刷并 工作一段时间后,模具外表的保护层通常会发生龟裂、网状裂纹与表面层脱落。芯 棒、顶杆、型腔等压铸模组件反复与熔融铝液接触造成的热熔损是铝合金压铸模的 主要失效形式之一,由于铁和铝之间极易产生反应,导致压铸模具表面发生焊合、 熔损等反应损伤了模具,还降低了加工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和尺寸精度,对模具的寿 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公司的效益。 预防铝合金热熔损效应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蒸汽氧化处理、渗硼处理、离子渗氮 处理、PVD表面镀覆和喷涂表面润滑剂等。
铝合金热熔损实验需要在熔融的铝液中进行,如果没有合适的实验设备,极大 的增加了实验的危险性。
中国专利CN104261299A公开了一种升降支架,包括底座和支杆,所述支杆 安装在底座上,所述支杆顶端设有支撑板,所述底座上设有螺杆,所述支杆和螺杆 上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上设有安装板,所述螺杆顶端设有摇动把手。此专利的 适用范围有限制,通过摇动把手与螺杆顶端直接相连,使用费力;而且此专利中的 摇动把手设置在螺杆顶端,升降支架无法方便地实现在较大范围内升降,否则活动 板升得太高的话摇动把手将会有很多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调节高 度方便、能极大增强实验安全性的铝合金热熔损实验试样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铝合金热熔损实验试样架,包括平行设置的滑杆和螺杆,所述的滑杆和螺 杆上设有活动板,所述的活动板上设有电机固定臂,电机固定臂与所述的滑杆垂直, 所述的滑杆固定在支架上,螺杆与支架可转动连接,螺杆的一端设有用于使螺杆转 动的链条传动机构。
所述的支架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上的支板和支板顶部的第一固定板。
所述的滑杆顶端固定在第一固定板上,底端设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的螺杆与第 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可转动连接。
所述的链条传动机构由设置在螺杆底端的第一链轮、与第二固定板可转动连接 的手轮、与手轮连接的第二链轮及套在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上的链条构成。
所述的活动板与电机固定臂的一端连接。
所述的滑杆为两个,螺杆位于两个滑杆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电机安装在电机固定臂上,实验时,将模 具钢试样安装在试样夹具上,然后将夹具固定在电机的转动轴上,通过转动手轮, 即可将试样下降或升高到合适的高度来进行实验或结束实验,为铝合金热熔损实验 提供了方便和充分的可实施性,实验过程中可以使实验人员与热源及被加热的模具 钢保持一定距离,更加安全。电机固定臂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换,或者 将电机固定臂的不同位置与活动板固定来调节电机距离支架的距离,使得尽可能安 全、方便的实验。本专利采用链条传动机构来转动螺杆,较为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滑杆,2为螺杆,3为电机固定臂,4为底座,5为支板,6为第一 固定板,7为第二固定板,8为第一链轮,9为手轮,10为第二链轮,11为链条, 12为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131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