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反挖槽工艺的双台阶快恢复二极管芯片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12766.8 | 申请日: | 2015-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947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宋晓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晓彤 |
主分类号: | H01L29/868 | 分类号: | H01L29/868;H01L29/06;H01L23/3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反挖槽 工艺 台阶 恢复 二极管 芯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半导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反挖槽工艺的双台阶快恢 复二极管芯片。
背景技术
快恢复二极管(简称FRD)是一种具有开关特性好、反向恢复时间短特点的 半导体二极管,主要应用于开关电源、PWM脉宽调制器、变频器等电子电路中, 作为高频整流二极管、续流二极管或阻尼二极管使用。快恢复二极管的内部结 构与普通PN结二极管不同,它属于PIN结型二极管,即在P型硅材料与N型 硅材料中间增加了基区I,构成PIN硅片。因基区很薄,反向恢复电荷很小,所 以快恢复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时间较短,正向压降较低,反向击穿电压(耐压值) 较高。
快恢复二极管用于高频整流二极管时,其中的整流芯片由于其结构与工艺的 特殊性,有其结构上的优点与不足,目前的整流芯片结构从上向下依次是P型 扩散层、I型层和N型扩散层,从P型扩散层上用化学腐蚀法向单晶硅片内部开 槽,槽宽约300微米,槽深约140微米,槽中填入玻璃料粉,在高温条件下与 槽周面烧融在一起,固态玻璃对断裂的PN结产生钝化与保护的作用。这种产品 所加反向电压的极性是上P面加负电压、下N面加正电压的,产品在加反向电 压时,产品边缘呈现负角造型形状。这种结构造型的优点是,对开槽深度要求 不严,但凡深度能超过PIN结的界面后,产品都能承受反向电压,目前PIN结 深度从P面起算,多在100微米左右,开槽深度很容易达到;随着反向电压的 升高,等势线将上翘,耐压的耗尽区在N型基区的边缘扩展不大,产品的成品 率高。缺点是,产品的负角结构致使等势线在边缘密集,能承受的反向耐压不 高,目前国产的整流芯片很难超过1600伏水平。还有缺点是反向电压上负下正 的单一性,使后道客户的组装发生困难。另外,产品的N型面的面积大,客户 都将此面焊在散热装置上,导热效果好,而P面的面积小,用来与引线、导电 排等连接较妥,如因电极性需要,强行将整流芯片倒置焊接,不但会出现导热 效果差的问题,而且会出现二电极之间短路、击穿、跳火等事故。众所周知, 国内螺栓式整流管的电极性规定为管座为正极(应接芯片的P面)、引线为负(应 接芯片的N面),就难以使用整流芯片组装;大量的汽车整流元器件,要求供应 电极性不同的整流芯片各占一半,形成了目前整流芯片推广应用中的市场盲区。
另外,现有的台面型整流芯片主要有两种结构,一种是单挖槽台面结构, 如附图2所示,该种结构相邻两芯片间有一槽型沟道2-1,沟道的侧壁以及底部 设有玻璃钝化层2-2;另一种是双挖槽台面结构,如图3所示,该种结构相邻两 芯片间有两槽型沟道3-1,两槽型沟道3-1间有一与芯片中间的台面3-2等高的 切割道3-3,槽型沟道3-1的侧壁以及底部设有玻璃钝化层3-4。
分割芯片时,对于第一种结构的芯片首先从槽型沟道底部对玻璃层和以下 的硅层进行穿通切割,由于玻璃比硅的硬度高的多且二者均属脆性材料,切割 过程会在边缘处的玻璃上产生不可避免的横向裂纹,有的裂纹会延伸到PIN结 表面影响芯片的电特性和可靠性。为了减少芯片边缘的裂纹以及崩边崩角,切 割速度很慢,效率很低。对于第二种结构的芯片则从切割道上进行穿通切割, 该种方式不切割玻璃,不会造成玻璃裂纹、崩边崩角,而且切速很高,大大增 加了切割效率。但形成了这样的结构:芯片的上表面的四周边缘为负极、中间 台面的上表面为正极。这种结构带来的缺陷是:在制造过程中极易造成正负两 极短路,这样会给后续的装配带来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反挖槽工艺的双台阶 快恢复二极管芯片,其电极性与常规的整流芯片相反,反向耐压能够高于2000 伏特,同时,既能保证芯片的电性能,又可以防止芯片短路,提高了芯片的耐 压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于反挖槽工艺的双台阶整流芯片,其特征在于: 包括硅基片,其中,该硅基片从上往下依次包括N型扩散层、I型层和P型扩散 层,所述硅基片的上表面上开设有挖槽,挖槽将硅基片上表面划分为位于芯片 中间的凸台,以及位于芯片边缘的两侧台阶,其中台阶的上表面低于凸台的上 表面,PIN结暴露在挖槽的侧壁上,挖槽的底部和侧壁上均覆盖有玻璃钝化层。
其中,优选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晓彤,未经宋晓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127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化高性能共挤型背膜
- 下一篇:一种层叠封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