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解氨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012604.4 | 申请日: | 2015-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52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 发明(设计)人: | 徐盛南;徐群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中商国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燃料电池研发分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1B3/04 | 分类号: | C01B3/04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科顺专利事务所 44250 | 代理人: | 梁红缨 |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分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解氨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上所使用的氨分解的分解炉为圆筒形,炉内的炉胆均采用耐高温不锈 钢制成的筒,该筒有管式或“梅花桩”式,在管内安装电热丝,电热丝通电加热分解炉。炉胆 管壁涂覆镍触媒,氨气气流径直穿过分解炉,在高温及炉胆管壁涂覆镍触媒作用下,氨分解 为氮及氢混合气体。这技术的缺点是氨在分解炉内的气道很短,氨气流动很快,这样氨气在 分解室的反应时间以及与催化剂的接触时间较短,反应不彻底,造成残余的没有分解的氨 较多,反应效率低,造成资源上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分解氨的装置,其增加了氨 气在分解室内的气路运行行程,大幅提高氨气与镍触媒接触反应时间,提高氨制氢的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其是一种分解氨的装置,其特征在 于包括分解室、多孔螺旋陶瓷气道构件及测温器;其中,
在所述分解室的下部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外界氨气连通,在分解室上部设 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与外界连通;
所述多孔螺旋陶瓷气道构件设在分解室内,从而在分解室内形成螺旋气道,多孔 螺旋陶瓷气道构件的入气口与分解室的进气口相通,多孔螺旋陶瓷气道构件的出气口与分 解室的排气口相通;在多孔螺旋陶瓷气道构件的表面二次烧结有镍触媒;
所述测温器设在分解室内,测温器位于分解室的排气口旁。
在所述分解室内设有分气盘,从而在分气盘与分解室下部形成均气室,所述均气 室将分解室的进气口与分气盘的出气口连通,分气盘的出气口与多孔螺旋陶瓷气道构件的 入气口连通。
在所述多孔螺旋陶瓷气道构件的中心固定有安装柱,多孔螺旋陶瓷气道构件与安 装柱整体烧结而成,所述安装柱为密实结构,安装柱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在分解室的上下 顶端的安装孔槽内。
所述多孔螺旋陶瓷气道构件的孔隙率为50%~70%。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增加了氨气在分解室内的气路运行行程, 大幅提高氨气与镍触媒接触反应时间,提高氨制氢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柱与分解片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 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 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 突就可以互相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术语“上”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 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 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及图2所示,其是一种分解氨的装置,包括分解室1、螺旋气道结构2及测温器 4;其中,
在所述分解室1的下部设有进气口11,所述进气口11与外界氨气连通,在分解室1 上部设有排气口12,所述排气口12与外界连通;
所述多孔螺旋陶瓷气道构件2设在分解室1内,从而在分解室1内形成螺旋气道,多 孔螺旋陶瓷气道构件2的进气口与分解室1的进气口11相通,多孔螺旋陶瓷气道构件2的入 气口与分解室1的排气口12相通,多孔螺旋陶瓷气道构件2由多孔陶瓷片制成,在多孔陶瓷 片上附着用于催化氨分解的镍触媒,多孔螺旋陶瓷气道构件2的孔隙率为50%~70%;
所述测温器4设在分解室1内,测温器4位于分解室1的排气口12旁。
工作时,氨气从进气口11进入分解室1内,氨气燃烧经多孔螺旋陶瓷气道构件2的 螺旋气道向上流动,氨气在流动过程中与附着在多孔螺旋陶瓷气道构件2上的镍触媒充分 反应,变为氮气及氢气混合气体,混合气体通过排气口12排出分解室1;测温器4检测分解室 1内的温度,使分解室1内的温度达到氨分解的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氨气均匀的进入多孔螺旋陶瓷气道构件2中,在所述分解室 1内设有分气盘3,从而在分气盘3与分解室1下部形成均气室13,所述均气室13将分解室1的 进气口11与分气盘3的出气口连通,分气盘3的出气口与多孔螺旋陶瓷气道构件2的入气口 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中商国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燃料电池研发分公司,未经广东中商国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燃料电池研发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126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烟气循环自热式甲醇制氢机
- 下一篇:便携式油品输转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