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获取直肠或阴道壁图像的扫描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011123.1 | 申请日: | 2015-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51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明;阳范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医科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B1/04 | 分类号: | A61B1/04;A61B1/06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27 | 代理人: | 范钦正 |
| 地址: | 51018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获取 直肠 阴道 图像 扫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医疗检查的扫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对患者或体检人群进行直肠和阴道壁检查时,一般采 用手触摸、直肠镜、扩阴器、阴道镜等方法和器械,这些方法有的给 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有的不能真实客观反应病灶特征,有的需复杂 的设备。因此,临床诊断和体检中急需一种方便、安全、无痛和简单 的器械,能够快速实现对直肠和阴道壁的精细检查,从而筛查出早期 疾病,如溃疡和肿瘤等,确保患者获得早期治疗。这种器械由于操作 简单、方便、无痛,因此,对于一些需要保护隐私的患者来说,还可 以作为居家常备器械购买使用,自行监测自己的直肠和阴道健康状 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获取直肠或阴道壁图像的 扫描装置,其能解决结构复杂、操作不便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技术方案一
一种用于获取直肠或阴道壁图像的扫描装置,其包括呈柱状的壳 体、扫描器和用于为所述扫描器供电的供电电路,扫描器固定安装在 壳体内,所述壳体的侧壁设有一透明窗口,所述透明窗口沿壳体的长 度方向设置,所述透明窗口为所述扫描器的扫描窗口;壳体的顶部向 上延伸并形成一圆弧状凸起。
优选的,所述扫描装置还包括一固定安装在壳体底部的环形挡 板,壳体的底部向下延伸并形成一握持部,握持部位于环形挡板的下 方;供电电路位于所述握持部内,并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握持 部设有用于控制扫描器工作状态的按键。
优选的,所述扫描器包括主控电路板、LED光源、图像传感器、 WIFI模块和存储器,LED光源、图像传感器、WIFI模块和存储器均 与主控电路板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圆弧状凸起具体为半球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扫描窗口的长度为60-250mm。
技术方案二
一种用于获取直肠或阴道壁图像的扫描装置,其包括透明的壳 体、扫描器、转轴、直流电机以及用于为所述扫描器和直流电机供电 的供电电路;所述壳体呈柱状;壳体的顶部向上延伸并形成一圆弧状 凸起;转轴和扫描器均位于壳体内;所述直流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扫 描器绕所述转轴转动;所述扫描器的扫描窗口沿壳体的长度方向设 置。
所述扫描装置还包括一固定安装在壳体底部的环形挡板,壳体的 底部向下延伸并形成一握持部,握持部位于环形挡板的下方;供电电 路位于所述握持部内,并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直流电机也位于所述 握持部内。所述握持部设有用于控制扫描器和直流电机工作状态的按 键。
优选的,所述扫描器包括呈柱状的外壳、主控电路板、LED光源、 图像传感器、WIFI模块和存储器,LED光源、图像传感器、WIFI模 块和存储器均与主控电路板电性连接;主控电路板、LED光源、图像 传感器、WIFI模块和存储器均固定安装在外壳内,扫描窗口设置在 所述外壳的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圆弧状凸起具体为半球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扫描窗口的长度为60-250mm。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对于技术方案一,用户握持握持部,并手动转动壳体,即 可获得直肠或阴道壁内的图像,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对于技术方案二, 直流电机驱动扫描器旋转,即可获得直肠或阴道壁内的图像,无需用 户手动转动壳体,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实现自动扫描。
二、采用外部电源供电方式,以及将扫描窗口设置在60-250mm, 可有效减小整体体积,便于用户插入。
三、环形挡板能够有效防止过度插入体内,避免对人体造成损 害。
四、壳体顶部设计成弧状凸起甚至是半球状,更能便于插入直 肠或阴道内。
五、WIFI模块能够将图像数据传输至手机或显示设备上,便于 数据的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用于获取直肠或阴道壁图像的扫 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一附图标记:1、圆弧状凸起;2、壳体;3、透明窗口;4、 环形挡板;5、握持部。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用于获取直肠或阴道壁图像的扫 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医科大学,未经广州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111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