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引风机汇流后母管内导流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10685.4 | 申请日: | 2015-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744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马新立;邹磊;陈有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3/00 | 分类号: | F23J1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机 汇流 后母 导流 板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火电厂引风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引风机汇流后 母管内导流板结构,在烟道内起到分流介质和减小流体阻力的作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燃煤机组容量的提升,引风机的数量增加,部分电厂布 置三台引风机,其中一台为电动引风机,另外两台为汽动引风机。起 机过程中先启动电动引风机,然后并入汽动引风机,当并入第二台汽 动引风机时,逐步关小电动引风机。正常运行时仅两台汽动引风机运 行。运行过程中,烟气经引风机汇入母管。由于存在两个引风机的汇 流以及风道大小的突变,故汇流后母管内的流场比较复杂,且存在涡 流等现象,增大了沿程损失,且烟道出口烟气流场可能存在漩涡,对 脱硫塔产生不好的影响甚至是卷吸浆液进入母管,严重时会影响引风 机的安全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引风机汇流后母管内导流板结构,包括第 一汽动引风机的出口处导流板、第二汽动引风机的出口处导流板、拐 角处导流板以及内部挡板,所有导流板以及挡板均沿高度方向竖直布 置在同第一汽动引风机的出口、电动引风机出口和第二汽动引风机的 出口相连通的母管中,所述的母管的管道结构为墙体结构,第一汽动 引风机的出口处导流板、第二汽动引风机的出口处导流板、拐角处导 流板以及内部挡板各自均与母管上侧墙体的内壁和底部墙体的内壁 相连。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汇流后母管内的流场比较复杂、且存在涡 流等现象增大了沿程损失、烟道出口烟气流场可能存在漩涡对脱硫塔 产生不好的影响甚至是卷吸浆液进入母管、严重时会影响引风机的安 全运行的缺陷。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引风机汇流后母 管内导流板结构的解决方案,即提供一种改善母管内流场并降低沿程 损失的导流板结构,具体如下:
一种引风机汇流后母管内导流板结构,包括第一汽动引风机的出 口处导流板1、第二汽动引风机的出口处导流板3、拐角处导流板4 以及内部挡板2,所有导流板以及挡板均沿高度方向竖直布置在同第 一汽动引风机的出口5、电动引风机出口6和第二汽动引风机的出口 7相连通的母管中,所述的母管的管道结构为墙体结构,第一汽动引 风机的出口处导流板1、第二汽动引风机的出口处导流板3、拐角处 导流板4以及内部挡板2各自均与母管上侧墙体的内壁和底部墙体的 内壁相连。
所述的内部挡板2布置在两台汽动引风机之间,将母管均分为前 半部分和后两部分,仅后半部分允许流体流通;在电动引风机出口处 留一段通道供电动引风机气流流动;优选电动引风机出口处所留的一 段通道为弧形结构。内部挡板靠近第二汽动引风机处的一侧与第二汽 动引风机的出口处导流板3相连,而靠近第一汽动引风机的另一侧与 母管的墙体结构的前墙相连,拐角处设置弧度倒角,从而实现靠前墙 区域的封闭。当运行达到稳定状态时,会在电动引风机出口形成稳定 的流动死区,第一汽动引风机流出的流体仅沿着母管后半部分流动, 从而消除了第二汽动引风机处的流体与母管水平流动的流体产生垂 直撞击,产生旋涡并增大压损。
第一汽动引风机的出口处导流板1将该处母管的通道均分为两 部分,出口处导流板1的前段和后段均采用直管段,中间用1/4圆弧 段相连。这样避免了流体沿后墙集中流动,实现流体的分流,改善流 场的分布。
第二汽动引风机的出口处导流板3的导流板数量为两个,该两个 导流板前半段均为1/4圆弧布置,后半段均为直管段,靠近母管墙体 结构的后墙的那个导流板与内部挡板相连,将母管的通道均分为前后 两部分,实现两台引风机出口气流的分流;靠近母管墙体结构的前墙 侧的那个导流板将前半部分通道均分为两部分,实现该部分流体的分 流,改善流场的分布。
拐角处导流板4位于母管拐角处,具体而言是沿宽度方向均等布 置三个导流板,靠近母管墙体结构的前墙侧的两个导流板与第二汽动 引风机的出口处导流板3相连,靠近母管墙体结构的后墙侧导流板布 置在后半部分母管的通道的中间位置,前半部分均为弧度布置,后半 部分为直段,沿母管方向布置,实现流体的分流,防止流体贴墙流动, 改善流场的分布。
本发明的优点是:实现流体的分流,减少了旋窝的产生,使流场 得到很大的改善,并降低了沿程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例一种引风机汇流后母管内导流板结构俯视图
图2为实例1加装导流板之前引风机后烟道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106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物质成型燃料炉具自动进料系统
- 下一篇:滚动激振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