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将液体投射并吸附和渗透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09627.X | 申请日: | 2015-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752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毛保全;陈德民;李文珍;田欣利;张建伟;孙炜海;潘晶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F42B12/46 | 分类号: | F42B12/46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10007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体 投射 吸附 渗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武器弹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将液体投射并吸附 和渗透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战争中,火炮的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常规的炮弹利用弹丸破片对目 标进行杀伤,具有杀伤面积大,威力强的特点。随着现代战场环境的不断变 化,战场环境越来越复杂,因此需要各种不同类型的武器,以满足不同战场 情况的需要,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增大杀伤力,像催泪弹、烟雾弹、橡皮子弹 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某种特殊的战场情况下,需要使用某种攻击液体对目标进行攻击。常 用的方式采用高压水枪,将液体进行加压,从水枪中喷射出,以完成对目标 的攻击。采用高压水枪喷射的方式则受限于攻击的距离,攻击的距离越远, 则需要更大的加压压力,实际操作中难以实现很大的加压压力。而采用高压 水枪喷射的方式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液体,对攻击液体造成了浪费。同时,高 压水枪喷射的命中目标的准确度相比于可发射的炮弹来说也要低很多。
因此,如果能够实现在普通发射式炮弹上实现液体喷射的功能,则能满 足对远距离、高精度液体攻击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将液体投射并吸附和渗透的装置,在炮 弹击中目标后能够吸附到目标物体上并喷射出攻击液体对目标进行攻击,满 足了战场上的特殊要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将液体投射并吸附和渗透的装置,包括:
外壳,其为中空状的圆筒,所述外壳顶端设置有泄露孔,所述外壳的底 端为开口
上盖,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上盖上设置有顶针,所述顶针从所述 外壳的所述顶端的通孔伸出到外壳外部,所述上盖抵靠外壳的所述顶端,将 泄露孔密封;
活塞,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活塞、上盖与外壳形成密闭的液体腔, 所述液体腔内设置用于攻击的液体;
后盖,其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外壳的底端,所述后盖与活塞之间设置有弹 性件,以对液体腔内的液体施加压力。
优选的是,所述外壳顶端设置有磁铁,以将炮弹吸附到被攻击物体上。
优选的是,所述外壳顶端设置有密封环,以将炮弹吸附到被攻击物体上。
优选的是,所述后盖与外壳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后盖上设置有减重孔。
优选的是,所述活塞侧壁与外壳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以防止液体泄 漏。
优选的是,所述上盖上表面与外壳的顶端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以防止液 体泄漏。
优选的是,所述泄露孔设置有8个,呈圆周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将液体投射并吸附 和渗透的装置,其内设置的液体腔内存储有供给液体,通过攻击液体对目标 进行攻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打击方式,为战场上特殊的需求提供了多种选 择。通过炮弹前端设置的磁铁和密封环来保证可将液体投射并吸附和渗透的 装置能够可靠的吸附到目标上,以确保击中目标后再进行攻击,使攻击液体 能够有效利用。本发明的液体腔内始终保持一定的压力,在这种压力的作用 有利于保持液体腔的密封性,防止攻击液体的泄露。而在可将液体投射并吸 附和渗透的装置击中目标后,泄露孔瞬间开启,在液体腔内压力的作用下, 攻击液体会迅速喷出,增大液体喷射速度,从而减小攻击时间,以准确、可 靠、高效的完成液体攻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将液体投射并吸附和渗透的装置总体结构剖 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将液体投射并吸附和渗透的装置总体结构分 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盖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活塞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后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 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将液体投射并吸附和渗透 的装置,在装置内存储有攻击液体,在炮弹击中目标后,装置能够吸附到目 标上并且释放出攻击液体对目标进行攻击。具体的,包括外壳110、上盖120、 活塞130、后盖140、弹簧150、磁铁160、以及密封环1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096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标准带宽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易击碎玻璃的警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