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手环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007964.5 | 申请日: | 2015-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852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 发明(设计)人: | 唐先红;钱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科世达-华阳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4C5/00 | 分类号: | A44C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4 | 代理人: | 魏晓波 |
| 地址: | 201814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穿戴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手环。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等智能产品走进了千家万户,近 年来,和智能手机等设备配合使用的智能穿戴设备逐渐流行起来。
现阶段的智能穿戴设备可用于与智能手机等设备无线连接,获取 后台智能设备的支持,独立或协作为使用者提供以下服务:日志提醒、 睡眠信息、锻炼信息和心率信息等的检测和保存等,由于众多功能的 集成,使得穿戴设备具有耗电量大导致的频繁充电的缺点,这严重地 影响了用户的体验,为了节省电能,在穿戴设备不工作时通过电源键 使其休眠,但是,用户需要经常用到穿戴设备,这就需要频繁地唤醒 穿戴设备,这容易损坏电源按键。
因而,如何方便地切换智能穿戴设备的状态,使其能够节省电能, 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手环,可以方便地切换智能穿 戴设备的状态,使其能够节省电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手环,包括:
手环本体;
内置于所述手环本体内,检测智能手环是否被穿戴的第一传感 器;
内置于所述手环本体内,检测手腕运动的角速度的陀螺仪;
与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陀螺仪连接,接收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 的信息和所述陀螺仪检测的信息,并根据预设判定信息判断是否切换 智能手环状态的控制器;
内置于所述手环本体内的充电电池。
优选地,所述第一传感器包括:
向所述手环本体的外界输出红外光线的红外发射二极管;
接收由所述手环本体的外界反射回来的红外光线的红外接收器;
控制所述红外发射二极管发射红外光线,并根据所述红外接收器 的输出信息判断智能手环是否被穿戴的第一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红外接收器包括:
在接收到不小于预设光强阈值的所述红外光线时,输出低电平的 第一红外子单元;
在接收到小于预设光强阈值的所述红外光线时,输出高电平的第 二红外子单元。
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器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红外子单元输出低电平时,判断所述智能手环 被穿戴的第一判决器;
在检测到所述第二红外子单元输出高电平时,判断所述智能手环 未被穿戴的第二判决器。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包括:
存储当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智能手环被穿戴的信息,且所述陀 螺仪检测到的角速度超过预设阈值时,判定切换智能手环状态的判定 信息的存储器。
优选地,还包括:控制所述充电电池供电的电容感应开关。
优选地,所述电容感应开关包括:
感应用户手指触碰的感应电极;
与所述感应电极连接的参考电容和感应电容,所述感应电容背离 所述感应电极的一端接地;
向所述参考电容和感应电容重复充放电,并记录达到饱和状态时 的充放电次数的第二控制器。
优选地,还包括:显示智能手环信息的显示器。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充电电池连接的充电接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手环,包括:手环本体;内置于 所述手环本体内,检测智能手环是否被穿戴的第一传感器;内置于所 述手环本体内,检测手腕运动的角速度的陀螺仪;接收所述第一传感 器检测的信息和所述陀螺仪检测的信息,并根据预设判定信息判断是 否切换智能手环状态的控制器;内置于所述手环本体内的充电电池。 通过第一传感器来检测智能手环是否被穿戴,陀螺仪来检测用户运动 的角速度,根据上述两个检测信息和预设的判定条件,控制器直接来 切换智能手环的状态,即由工作状态切换为休眠状态或由休眠状态切 换为工作状态,从而避免了通过按键等手段来切换智能手环的状态, 方便了用户的操作,使得用户在不需要使用智能手环时方便地切换到 休眠状态,从而节省电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科世达-华阳汽车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科世达-华阳汽车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079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