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常闭式防火门信号反馈装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07679.3 | 申请日: | 2015-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940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孙宇;陈文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零线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18 | 分类号: | G08B21/18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唐燕洁 |
地址: | 201108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常闭式 防火门 信号 反馈 装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火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常闭式防火门信号反 馈装置结构。
背景技术
防火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能满足耐火稳定性、防火门完整性和隔热性要 求的门。它是设在防火分区间、疏散楼梯间、垂直竖井等具有一定耐火性的 防火分隔物。
常闭式防火门是防火门分类中的一种,也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使用常 闭式防火门,使得火灾时过火楼层的火势和浓烟因防火门处于闭合状态而延 缓了火势蔓延和阻止了浓烟溢出至楼梯间、消防通道、其他楼层或防火分区, 以保护建筑物内的人员安全。
但是,一些单位为了使用上的方便将常闭式防火门长期处于开启状态, 尤其是商场等公共活动场所使用疏散通道频繁的建筑。因而,为了能实时监 控常闭式防火门的使用状态,通常会在常闭式防火门的门框和门扇上安装一 种信号反馈装置,将常闭式防火门的开关状态实时传输到控制室。
当前,常用的信号反馈装置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安装在门框上方 的线路盒,安装在门框上的门磁开关,以及对应门磁开关的位置安装在门扇 上的磁体。这种信号反馈装置可以起到实时监控常闭式防火门使用状态的目 的,但是在线路盒和门磁开关之间需要安装连接线缆,而连接线缆的数量依 门扇的数量而定,安装繁琐,又不美观。尤其在一些追求整体的统一和美观 公共娱乐场所及酒店中,安装这种信号反馈装置大大影响了装修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常闭式防火门信号反 馈装置结构,既可以起到对常闭式防火门使用状态的监控,又美观大方不影 响整体装修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常闭式防火门信号反馈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门磁主体和至 少一个磁体;
所述门磁主体包括具有一个开口向下的空腔的上壳、盖合在上壳开口处 的底盖和安装在上壳内的PCB板;所述上壳的左右两侧分别延其开口向外水 平凸伸出连接部,上壳的前侧面靠近开口处设有一对呈左右对称的凸起的主 感应部,上壳的顶板上开有三个通孔,分别对应PCB板上的巡检指示灯、发 射模块和接收模块;
所述磁体的一侧面上设有凸起且与门磁主体的主感应部相对应的副感应 部;
所述门磁主体安装在门框顶部靠近门扇的开合处,磁体则对应门磁主体 的位置安装在门扇的顶部,且在门扇关闭时,磁体的副感应部与门磁主体的 主感应部相对应,两者之间保持3cm以内的距离。
其中,所述上壳顶板的中心往上壳内部垂直突出短螺孔柱,用于PCB板 的固定;在短螺孔柱两侧的顶板上往上壳内部垂直突出一对呈左右对称的长 螺孔柱,用于PCB板的定位和底盖的固定。
其中,所述底盖左右两端的中心分别开有一对对称的半圆形缺口。
其中,所述门磁主体为长方形。
其中,所述上壳左右两侧的连接部上各开有一对安装孔。
其中,所述上壳左右两侧的连接部的底面上分别对称开有内凹的走线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将原来分开的线路盒和门磁开关 集合在一个门磁主体中,其结构简单,简化安装过程,美观大方;同时,门磁主 体和磁体分别设有相对应凸起的主、副感应部,安装时,可根据主、副感应 部的对应进行快速定位,方便工人进行定位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门磁主体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门磁主体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门磁主体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磁体的后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
图7为图6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常闭式防火门信号反馈装置结构,包括门磁主体1和 至少一个磁体2,磁体2的数量由门扇B的数量决定,每扇门扇B上安装一 个磁体2。
如图2所示,门磁主体1为长方形,包括具有一个开口向下的空腔的上 壳11、盖合在上壳11开口处的底盖12和安装在上壳11内的PCB板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零线电气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零线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076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物联网智能楼宇安防架构
- 下一篇:一种疲劳驾驶提醒与预防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