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传感器及其支架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07059.X | 申请日: | 2015-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33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穆雁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陆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吴鹏;马江立 |
地址: | 130033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感器 及其 支架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控制技术,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改良的传感器及其支架总成。
背景技术
在汽车控制系统中,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使汽车控制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也使汽车的驾驶安全性能得到优化。多种功能的传感器存在于车辆不同功能模块中,例如,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是用于采集凸轮轴转动角度和位置,并输入电子控制单元(ECU,electroniccontrolunit),配合曲轴位置传感器以便确定发动机精确点火和燃油喷射。
由于安装环境的需求,凸轮轴位置传感器一般需要二次注塑成型,一次注塑传感器支架总成,在支架总成的基础上再二次注塑成形传感器壳体。
现有技术中,支架总成上会设置有定位柱结构,以实现二次注塑壳体时支架总成和壳体之间的较佳定位。然而,由于浇口位置附近的料流压力较大,温度较高,会对定位部局部冲击,造成产品的气密性欠佳,存在相当的不良率。
为解决这一问题,业界人士对此提出一些改善方案,对此问题虽有改善,但效果仍然不甚理想。例如容易形成密封不连续而导致传感器泄露的现象,同时在工艺中需要特别保护,有时候需要专门加岗位去检测保护是否到位,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且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传感器的支架总成,可以简化工艺,降低成本,并提高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感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传感器的支架总成,该支架总成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上设有用于支架总成与外壳注塑时对支架总成进行定位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凸设于支架本体的第一表面上,定位部外围的支架本体第一表面上进一步设置一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密封肋,该密封肋的壁厚从根部到顶部逐渐减小,且顶部钝化。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案,所述密封肋的顶端为圆角。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案,所述密封结构进一步包括围设在密封肋外围的加强肋,该加强肋的壁厚从根部到顶部逐渐减小,且顶部钝化。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案,所述加强肋的顶端为圆角。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案,所述密封肋和加强肋的形状与第一定位部底部形状相配合。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案,所述加强肋与密封肋之间保持一预定间距,所述加强肋的高度不小于密封肋的高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案,所述密封肋和/或加强肋的高度均低于定位部的高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案,所述密封肋和/或加强肋靠近定位部的一侧面为倾斜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案,所述支架本体包括多个定位部,分别凸设于支架本体不同的表面上,所述每个定位部外围设置有密封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传感器,其包括壳体和如上所述的支架总成,该壳体二次注塑成型于支架总成上,该支架总成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上设有用于支架总成与外壳注塑时对支架总成进行定位的定位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支架本体的定位部周围设置包括密封肋的密封结构,且密封肋的顶端钝化,提高密封肋的密封性能,特别是密封肋尖端形成连续稳定的形状,使密封肋易于在注塑中融合,注塑的密封性极大改善。在耐热冲击能力提升,使产品性能和安全性能都有提升。同时,对于钝化的圆角处不需特殊保护,使产品的稳定性提高,圆角容易生产,且在转运过程中不易碰伤及破损,工艺更是便捷。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传感器的支架本体的结构图;及
图2是图1所示的支架本体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传感器,其包括支架总成和壳体,该壳体二次注塑成型于支架总成上。该支架总成包括电子元件及支架本体。所述电子元件包括电阻、磁铁、集成芯片及金属端子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架总成(图未标)包括支架本体10,该支架本体10用于承载电阻、芯片、磁铁中的一种或多种,并定位金属端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陆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未经大陆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070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尾门线束护套
- 下一篇:一种汽车内饰件膝部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