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凸轮轴带轮压制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006393.3 | 申请日: | 2015-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80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 发明(设计)人: | 姜晓圆;赵志华;金文洁;袁方成;张智敏;李彦国;彭景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F3/03 | 分类号: | B22F3/03;B22F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 |
| 地址: | 20094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凸轮轴 压制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粉末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凸轮轴带轮压制模具。
背景技术
粉末冶金技术将材料科学和金属成形技术完善地结合起来,成为量大面广的高 效、节材、节能的少、无切削新型加工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汽车、农业机械、纺织机械、家电产 品、办公机械等主机产品中。
粉末冶金产品在压制过程中由于其受力情况及运动特点,压坯密度分布不均匀。 所以调节压坯的密度差是粉末冶金制品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对薄壁、窄键等 产品,由于其狭窄部分难以均匀填充粉末,故这部分容易掉边、缺角、甚至变形开裂。
如图1所示带轮压制时,齿圈处所对应的外下模位于上模板,小头径所对应的内下 模位于下模板,两块模板通过导柱连接,也就是说这两个模冲的运动距离是相同的。但由于 齿圈部分厚度薄(最薄处为2mm),装粉时基于拱桥效应,齿部难以均匀填充粉末,故成型后 在压坯小头径处密度已达上限的情况下,齿部密度仍很低。一般生产此类产品使用的是进 口CNC压机,可以比较精确的优化调节产品各部分密度。但CNC压机设备费用高,导致单件制 造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凸轮轴带轮压制模具,通过对内下 模进行动力压制,提高带轮小头径部的密度。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凸轮轴带轮压制模具,包括阴模、上模板、外下模、下模板和内下模,所述阴模 内设置带轮压坯,在所述上模板上设置所述外下模,所述外下模和内下模的上端分别与带 轮压坯的齿部和小头径部连接,其特征是,在所述下模板上设置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向 上伸出,在所述活塞杆上设置垫块,所述外下模的下端设置在所述垫块上。
进一步,在所述垫块上设置压圈,所述内下模下端设置在所述压圈内。
进一步,所述气缸的活塞上方设置调节垫片。
进一步,所述气缸包括缸体和上缸盖,所述上缸盖通过紧固件连接在所述缸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小头径的装粉高度缩短了,相对而言齿部的密度提高了,小头径和齿部密 度都达到合格范围;制成的带轮各部分密度差小,薄壁处密度合格,产品质量可靠;
(2)气缸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但增加此装置后,复杂的多台阶产品在普通 机械压机上即可生产,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附图说明
附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压制模具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压制模具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
1.阴模;2.带轮压坯;
3.上模;4.下模板;
5.外下模;7.气缸;
8.活塞杆;9.垫块;
10.压圈;11.内下模;
12.缸体;13.上缸盖;
14.活塞;15.调节垫片;
16.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凸轮轴带轮压制模具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参见附图2,凸轮轴带轮压制模具的上面是阴模1,阴模1内设置带轮压坯2,带轮压 坯为台阶状结构,在阴模1的下方设置上模板3和下模板4,上模板3和下模板4通过导柱连 接,在上模板3上设置外下模5,外下模5的上端与带轮压坯2齿部接触。在下模板4上设置气 缸7,气缸7的活塞杆8向上伸出,在活塞杆8上设置垫块9,在垫块9上设置压圈10,内下模11 下端设置在压圈10内。内下模11的上端与带轮压坯2的小头径连接。
气缸7包括缸体12和上缸盖13,上缸盖13通过紧固件连接在缸体12上。气缸7的活 塞14上方设置调节垫片15。上缸盖13与缸体12之间、活塞14、活塞杆8与上缸盖13和缸体12 之间均设置密封圈16。
装粉时,活塞上升,带动内下模上升,起到补偿装粉的作用,此时小头径处的装粉 高度小于齿部装粉高度。压制时,在压力的作用下,克服活塞气动力,强制将内下模压下,完 成压制动作。由于小头径的装粉高度缩短了,相对而言齿部的密度提高了,小头径和齿部密 度都达到合格范围。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 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粉末冶金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粉末冶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063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