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自动加载的砝码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005464.8 | 申请日: | 2015-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8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 发明(设计)人: | 刘森;马洪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L25/00 | 分类号: | G01L2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 地址: | 10007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自动 加载 砝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砝码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自动加载的砝码。
背景技术
在现代质量计量中,砝码是质量量值传递的标准量具。想要对力传感器进行精准的标 定和计量,最为可靠的方法是使用砝码进行加载,然而,对于大载荷力传感器的标定,人 工加载砝码,费时费力,且无法保证安全,这就需要能够实现自动加载。正是基于此背景, 研制一种可用于自动加载的砝码是十分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可以相互连接且不易晃动、能够 用于自动加载的砝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自动加载的砝码,其为多个子砝码按照直径由小到大依次叠加而成的砝码 组,由上至下分别编号为1~n,第i个子砝码包括:
砝码本体i;
多个吊环Di,其呈周向均匀设置在砝码本体i上,每个吊环Di具有一与砝码侧壁连 接并以一水平轴转动的固定端,吊环Di的长度为li,所述固定端与砝码本体i的上端面之 间的距离为ai;
多个承载杆Gi,其设置在砝码本体i的侧壁上,且每个承载杆Gi与第i+1个子砝码的 吊环Di+1一一对应,所述承载杆Gi与砝码本体i的下端面之间的距离为bi;
其中,li>ai+bi-1。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自动加载的砝码中,
当i=1时,第1个子砝码的吊环D1穿过吊盘的承载杆G0;
当1<i<n时,第i个子砝码的吊环Di穿过第i-1个子砝码的承载杆Gi-1,第i+1个子 砝码的吊环Di+1穿过第i个子砝码的承载杆Gi;
当i=n时,第n个子砝码的吊环Dn穿过第n-1个子砝码的承载杆Gn-1,且第n个子砝 码放置在连有升降机的托盘上。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自动加载的砝码中,所述第i个子砝码还包括一吊座,其插入 砝码本体的凹槽内,并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砝码本体上,所述吊座与所述吊环通过转动轴 连接,且吊环可绕转动轴自由旋转,转动轴的两端设置有调节螺母,吊座有一半嵌入到砝 码体侧面的凹槽中,通过螺钉固定在砝码体上。铰链轴同时穿过吊环和吊座,通过调节螺 母,控制吊环绕铰链轴转动的松紧程度。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自动加载的砝码中,所述砝码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盲孔,盲孔 的侧壁底部设置有螺纹;所述承载杆的一端为螺柱,插入所述盲孔并螺纹固定在所述砝码 本体上,孔的尺寸与承载杆的外径一致,形成柱配合,承载杆的另一端突出砝码体外。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自动加载的砝码中,所述砝码本体i为中心有通孔的圆柱体或 者阶梯圆柱体。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自动加载的砝码中,所述阶梯圆柱体包括一与第i-1个子砝码 直径相等的小直径端和一与第i+1个子砝码直径相等的大直径端;所述吊环Di设置在所述 小直径端上;所述承载杆Gi设置在所述大直径端上。
当两个外径尺寸相同的砝码叠放在一起时,上面砝码的承载杆对应下面砝码的吊座, 旋转下面砝码的吊环,使其罩住上面砝码的承载杆,两个砝码沿着竖直方向分离时,下面 砝码的吊环正好可以钩住上面砝码的承载杆;当两个外径尺寸不同的砝码需要叠放在一起 时,中间要放置阶梯圆柱体形式的砝码,小圆柱的直径与其上面的砝码的直径一致,且在 侧面上固定吊座、吊环、铰链轴等组件,用于连接上面的砝码,大圆柱的直径与其下面的 砝码的直径一致,且在侧面上固定承载杆,用于连接下面的砝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砝码结构简单新颖,能够实现不同规格砝码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好,且相邻砝码 的拆分操作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054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体氧化亚氮流量控制测量的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运用模糊预测技术分离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