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田作业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02591.2 | 申请日: | 2015-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33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内山大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A01C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吕琳;朴秀玉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田 作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田作业机,该水田作业机具有乘坐型的行驶车体和 装载在所述行驶车体的后部的粉粒体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上述水田作业机具有作为粉粒体供给装置的一例的施肥装置(例如参照专 利文献1)。就该水田作业机而言,施肥装置具有多个送出部和鼓风机等。各送 出部和鼓风机通过支承在支承框架,从而配备在后部踏板的上侧,所述支承框 架从行驶车体的后部向上方延伸,在从前后方向观察时呈门形,所述后部踏板 配备在行驶车体的后部。
根据该结构,由于各送出部和鼓风机仅支承在从前后方向观察时呈门形的 支承框架,因此,在进行使各送出部和鼓风机动作的作业行驶时,各送出部和 鼓风机容易向前后方向摆动。并且,当产生上述摆动时,可能导致车体的稳定 性下降,因此,对于在作业行驶时提高车体稳定性这一点,仍有改善的余地。
此外,当作业者将后部踏板作为脚踏台进行向各送出部补充肥料的补给作 业等时,可能导致作业者不慎踩踏到配备在后部踏板的上侧的鼓风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公报“特开2015-112026号”(第0065、 0067段以及图1至图4)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也就是说,希望能够在提高作业行驶时的车体的稳定性的同时,避免作业 者不慎踩踏到鼓风机。
(解决问题的方案)
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水田作业机的特征在于,
具有乘坐型的行驶车体和粉粒体供给装置,所述粉粒体供给装置装载在所 述行驶车体的后部,
所述行驶车体具有:后部踏板,配置在车体后部;左右两侧的扶手部件, 配置在所述后部踏板的左右两侧;以及车体框架,支承所述后部踏板和左右两 侧的所述扶手部件,
所述粉粒体供给装置具有:粉粒体送出单元,配置在所述后部踏板的上侧, 在俯视时位于左右两侧的所述扶手部件之间;鼓风机,配置在所述后部踏板的 上侧,在俯视时位于所述粉粒体送出单元和左右两侧中的一侧的所述扶手部件 之间;以及支承框架,从所述车体框架向上方延伸,支承所述粉粒体送出单元 和所述鼓风机,
所述水田作业机具有左右两侧的连结部件,左右两侧的所述连结部件架设 在左右两侧的所述扶手部件和所述支承框架之间,
左右两侧的所述连结部件中的一侧的连结部件配置在与所述鼓风机相同的 一侧,所述一侧的连结部件配置在所述鼓风机附近且经过所述鼓风机的前侧的 位置。
根据该方案,能够防止粉粒体送出单元和鼓风机在作业行驶中向前后方向 摆动,从而能够提高车体在作业行驶时的稳定性。
并且,当作业者进行上述补给作业等时,能够通过所述一侧的连结部件限 制作业者向鼓风机侧移动,从而能够防止作业者不慎踩踏到鼓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如下,
所述一侧的连结部件具有辅助部件,所述辅助部件从所述一侧的连结部件 向下方延伸,位于所述鼓风机的前侧。
根据该方案,当作业者进行所述补给作业等时,能够避免作业者的脚进入 所述一侧的连结部件的下方从而接触鼓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如下,
左右两侧的所述连结部件具有:第一延伸部,在所述支承框架的前侧,从 左右两侧的所述扶手部件向左右方向延伸;以及第二延伸部,从所述第一延伸 部的延伸端向后侧的所述支承框架延伸。
根据该方案,能够可靠地防止粉粒体送出单元和鼓风机在作业行驶中向前 后方向摆动。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如下,
左右两侧的所述扶手部件具有:第一部件,支承在所述车体框架;以及第 二部件,对所述第一部件进行加强,
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一部件具有:前侧朝上延伸部,在所述后部踏板的前侧, 向所述后部踏板的上侧延伸;以及后侧朝上延伸部,在所述后部踏板的后侧, 向所述后部踏板的上侧延伸,
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二部件在所述后部踏板的上侧,架设在所述前侧朝上延 伸部和所述后侧朝上延伸部之间,
左右两侧的所述连结部件架设在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二部件和所述支承框架 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久保田,未经株式会社久保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025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