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监控流量的涂油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01894.2 | 申请日: | 2015-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830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杨卓舒;周其 | 申请(专利权)人: | 卓达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11/10 | 分类号: | B05C11/10;B05C1/08;B05C2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监控 流量 涂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板制作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对复合板涂油的一种可监控流量的涂油机。
背景技术
在复合板的生产中,向模具添加复合板原料时,需要先向模具表面涂上脱模剂(即俗称的涂油工序),以便于在热压工序后容易将复合板和模具进行分离。现有技术中,由于油箱较大,在其装满油量或油量不足的情况下,出油速度即出油流量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流量过多会造成材料浪费,流量过少会造成复合板与模具分离困难。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监控流量的涂油机,旨在解决由于油箱较大,在其装满油量或油量不足的情况下,出油速度即出油流量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流量过多会造成材料浪费,流量过少会造成复合板与模具分离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监控流量的涂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油机包括支撑架、油桶、与油桶连接的输油管,以及用于对模具进行涂油的涂油辊,所述支撑架中间两侧平行排列设置有多个支撑辊,形成模具运输路径,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油辊的外表面设置有一防止异物落入的安全防护罩;所述安全防护罩的形状为由网状铁丝组成的弧形结构;所述安全防护罩的长为1.6-2.4米;
所述输油管上还设置有一用于监控出油流量的流量计以及当出油流量发生异常时进行报警的流量报警装置。
所述可监控流量的涂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计的芯片型号为LWGY。
所述可监控流量的涂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报警装置包括一扩音器以及指示灯。
所述可监控流量的涂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防护罩的侧面为弧度为π/2的扇形。
所述可监控流量的涂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防护罩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可监控流量的涂油机,其包括有支撑架、设置在支撑架上的油桶,以及与油桶连接的输油管,所述输油管上还设置有一用于监控出油流量的流量计以及当出油流量发生异常时进行报警的流量报警装置。在所述可监控流量的涂油机进行工作时,会预先设置一出油的正常流量值范围,当涂油机运行过程中,流量计检测到出油的流量超出正常流量值范围时,则会将信号发送给流量报警器,通过流量报警器进行报警,从而能及时对出油流量加以调节,控制涂油层的厚度以达到在最少油量的情况下达到复合板与模具能完整脱离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实现,具有极佳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监控流量的涂油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监控流量的涂油机,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可监控流量的涂油机,其包括有支撑架100、油桶600、与所述油桶600连接的输油管300,以及用于对模具进行涂油的涂油辊500,所述支撑架100上平行设置有第一运输辊和第二运输辊,两个运输辊通过齿轮组上下连接,中间两侧平行排列设置有多个支撑辊,形成模具运输路径。具体地所述输油管400上还设置有一用于监控出油流量的流量计300以及当出油流量发生异常时进行报警的流量报警装置(图中未标出)。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涂油机中的油箱较大,在其装满油量或油量不足的情况下,出油速度即出油流量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流量过多会造成材料浪费,流量过少会造成复合板与模具分离困难;另外,当涂油机运作时间过长时,零件由于老化或故障等原因,会导致邮箱的出油流量有所改变,使得涂油效果不佳。而本实用新型正是基于上述不足做的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可监控流量的涂油机,其在运行过程中,可以通过输油管400上的流量计来实时监控所述输油管的出油流量。较佳实施例中,可以预先设定出油流量的预定范围值,例如出油的预定范围值为0.8-1.0m3/h,当流量计300检测到此时的出油流量低于或超过预定范围时,其会将信号发送给流量报警装置,通过流量报警装置进行报警,提醒生产人员调节出油流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卓达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卓达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018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