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挂车阀与管束的组合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97564.7 | 申请日: | 2015-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12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虎;刘福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7/04 | 分类号: | B60T17/04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 |
地址: | 710200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挂车 管束 组合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挂车阀与管束的组合支架,尤其涉及一种牵引车制动 系统所用的挂车阀与管束的组合支架。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一个现代化产品,其安全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其中制 动系统作为最重要的安全项之一,被人们最为关注。牵引车与挂车之间制动系 统的交流通过挂车阀来实现,那么挂车阀的布置与安装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往 的挂车阀大多位于横梁上方,横梁的移动会影响到挂车的位置,进而影响挂车 阀与挂车接头之间管路的连接长度,就会导致不同车型采用不用的管路,对装 车造成一定的困难,而且以往的安装只是简单的采用一件平板安装固定,挂车 阀震动较大,故障率就会随之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挂车阀与管束的组合支架,可解决现有技 术挂车阀震动较大而产生的故障率增加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挂车阀与管束的组合支架,用于牵引车制动系统,包括:折 弯板、加强筋和管束支架;其中,加强筋设置在折弯板的内侧,管束支架设置 在折弯板的下方;所述折弯板的两个侧板分别带有螺栓孔,以便将所述组合支 架通过螺栓固定到车架的纵梁上。
所述管束支架为半圆槽形,以便放置管线路。
由于所述组合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到车架的纵梁上,从而改善了现有挂车阀 由于位置不统一而导致挂车阀与挂车接头之间管路种类较多,还有支架不牢靠 导致震动幅度大,故障率随之增加的局面。并且该挂车阀与管束的组合支架安 装于纵梁时,管线路可以固定在管束支架上,减少其震动,进而提高整车的可 靠性。
优选地,所述加强筋由冷板落料而成,大致呈一个直角三角形,在三个角 分别有三个倒角,直角处的倒角是为了在焊接时,不与折弯板的内折角干涉, 两外两个倒角是为了不产生尖角,不仅可以防止尖角伤人,更可以提高其焊接 性能,还可以使得该组合支架更加美观。
优选地,所述管束支架是由冷板落料、打孔、冲压等工艺之后形成的,落 料后在其上对称的两端设置有两排长圆孔,然后进行冲压,两排长圆孔是为了 方便紧固带从其中穿过用以固定管线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挂车阀与管束的组合支架固定到车架的纵梁上, 使得挂车阀固定到车架的纵梁上,并与管束支架组合在一起,那么,这就减少 了挂车阀与挂车接头之间管路的种类,当管束从纵梁上通过时,就可以通过管 束支架很方便的进行固定,减少管束的晃动,进而提高整车的可靠性,为驾驶 员的安全保驾护航。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挂车阀与管束的组合支架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挂车阀与管束的组合支架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挂车阀与管束的组合支架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挂车阀与管束的组合支架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挂车阀与管束的组合支架安装挂车阀之后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挂车阀与管束的组合支架安装挂车阀之后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挂车阀与管束的组合支架安装挂车阀之后的左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挂车阀与管束的组合支架安装挂车阀之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理解和实现本实用新型,现结合附图描绘本 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结合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挂车阀与管束的组合支架包括:折弯板 1、加强筋2和管束支架3。其中,折弯板1可通过冷板折弯之后形成。加强筋2 可通过焊接设置在折弯板1的内侧。管束支架3可通过焊接设置在折弯板1的下 方,从而形成一个总成,即为挂车阀与管束的组合支架。当需要安装挂车阀时, 只需通过螺栓将挂车阀固定在该组合支架上,然后将组合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到 车架的纵梁上;当需要安装管线路时,只需将管线路放入该组合支架中管束支 架3的半圆槽中,再用紧固带捆扎即可。
所述折弯板1是由冷板经过落料、打孔、倒圆角、折弯等工艺之后形成的, 大致成L型,落料之后有四个孔,在无凸台的一面有两个大圆孔,用于和车架 纵梁通过螺栓连接,也可通过其它方式连接,如焊接;有凸台的一面有两个小 圆孔,用于和挂车阀通过螺栓连接,也可通过其它方式连接,如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未经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975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