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运用GPS同步的地网分流矢量测试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96624.3 | 申请日: | 2015-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576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 发明(设计)人: | 郭子淳;束龙;汪涛;程澜;范毅;刘建军;张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大洋义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19/25 | 分类号: | G01R19/25 |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孔敏 |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运用 gps 同步 分流 矢量 测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站大型地网金属构架以及电缆金属外护套 接地,对地网参数测试分流影响的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运用 GPS同步的地网分流矢量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地网分流系数是指流过变电站接地网的故障电流与短路点总故 障电流的比值,是设计变电站接地电阻,计算地电位升、跨步电压和 接触电压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参数。为了降低地网分流系数,变电站所 连接的架空输电线路都应架设导电性能良好的避雷线且与变电站的 接地网可靠连接,并逐级杆塔接地,着重降低靠近变电站的8-10基 杆塔接地电阻,以增大避雷线的分流能力;变电站所连接的电缆线路, 10kV系统电缆金属外护套两端都应可靠接地,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 系统电缆金属外护套应一端接地,全线敷设回流线,以增大电缆金属 外护套分流能力,减小地网入地短路电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地 网分流系数可以达到30%。
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的系统的大型变电站(换流站)接地网覆盖 面积大、结构复杂,为满足电网可靠运行的要求,需要尽量减小地网 入地故障电流,增大架空输电避雷线和电缆金属外护套等分流能力, 其大型构架的环流更为复杂,电磁环境更苛刻,精确进行地网分流系 数测量更困难。而且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接地网特性参数测量时 难以解开所有分流路径以消除其影响,使得测量的接地阻抗、跨步电 压、接触电压和电位分布等小于实际值,造成重大系统误差,影响电 网可靠运行。
完成建设的变电站,应测量地网分流系数,验证地网故障电流分 布计算,为电网可靠运行提供更准确的计算数据基础。同时,根据地 网分流参数,对现有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测量得到的接地阻抗、跨步 电压、接触电压和电位分布等地网特性参数进行修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运用GPS同步的地网分流矢量测试系统, 完成变电站金属构架、电缆金属外护套对地网特性参数测试造成误差 影响的分流矢量进行测试,从而对现有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测量得到 的接地阻抗、跨步电压、接触电压和电位分布等地网特性参数进行修 正。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运用GPS同步的地网分流矢量测试系统,包括主机单元和 分流矢量测试单元;
所述主机单元,包括第一CPU及分别与第一CPU连接的第一 GPS模块、第一无线数据传输模块、第一A/D转换模块,还包括与 第一A/D转换模块连接的第一电流传感器,第一电流传感器用以检 测试验电源的输出总电流;
所述分流矢量测试单元,包括第二CPU及分别与第二CPU连接 的第二GPS模块、第二无线数据传输模块、第二A/D转换模块,还 包括与第二A/D转换模块连接的第二电流传感器,第二电流传感器 用以检测异地分流点的电流;
所述主机单元和所述分流矢量测试单元之间通过其内部的第一 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和第二无线数据传输模块进行数据交换;第一GPS 模块和第二GPS模块分别为主机单元和分流矢量测试单元提供时间 数据和秒脉冲沿。
如上所述的运用GPS同步的地网分流矢量测试系统,所述主机 单元和所述分流矢量测试单元内分别设有第一信号调理模块和第二 号调理模块,主机单元内的第一信号调理模块连接在第一电流传感器 和第一A/D转换模块之间,分流矢量测试单元内的第二号调理模块 连接在第二电流传感器和第二A/D转换模块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能够精确检测到各分流点的分流矢量电流信号,灵敏度高, 为电网建设及运行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基础;
2、能够根据所测试到的地网分流参数,对现有标准规定的方法 进行测量得到的接地阻抗、跨步电压、接触电压和电位分布等地网特 性参数进行修正。
3、利用GPS模块对主机单元和分流矢量测试单元同步授时,能 够保证两端的数据采集起始时间精确同步,精度优于100ns。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运用GPS同步的地网分流矢量测试系统其中 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大洋义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大洋义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966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