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智能动态补偿软起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96155.5 | 申请日: | 2015-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420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 发明(设计)人: | 孙国军;赵甲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国军 |
| 主分类号: | H02P1/16 | 分类号: | H02P1/16;H02J3/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71126 山东省莱芜市钢***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智能 动态 补偿 起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控制装置,尤其是一种高压智能动态补偿 软起动装置。
背景技术
高压大功率电机(电压为3KV、6KV、10KV,功率在5000-55000KW), 广泛应用于冶金、建材、石油化工、煤矿和水利等行业,目前,中高压 大功率电机一般都采用降压起动或软起动方式,用于尽可能的降低起动 电流和电压对电机起动时对电网及机械设备产生的冲击。中国实用新型 专利CN204156765U公开了一种高压智能动态补偿软起动装置,该装置 具有对中高压大功率电机平稳起动,就地补偿和抑制谐波的功能。但是, 这种结构的软起动装置在同时进行无功补偿和谐波抑制的过程中,会出 现无功补偿和谐波抑制的相互干扰,从而降低软起动电路整体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压智能动态补偿软起动 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了软起动电路的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压智能动态补偿软起动装置,进线端通过投切单元、无功补 偿单元和起动单元连接至电机,PLC控制器通过继电器控制单元控制投切 单元、无功补偿单元和起动单元的动作,在起动单元和电机之间还设置 有二次补偿单元,二次补偿单元包括第一运放,第一运放的反向输入端 通过第一电阻连接至起动单元,第一运放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第一电容接 地,第一运放的反向输入端连接至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的 基极接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至第一运放的输出端,第一运放的 输出端通过第二电阻连接至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 第四电容接地,起动单元通过串联的第一电感和第三电阻连接至第二三 极管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串联的第二电感和第四电阻连 接至第二运放的反向输入端,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串联有 第二电容和第五电阻,第二电感和第四电阻之间通过第三电容连接至第 二运放的正向输入端,第二运放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第六电阻接地,第二 运放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七电阻连接至第二运放的输出端,第二运放的 输出端连接至电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原有 软起动电路的基础上加装二次补偿单元,通过第一运放对控制信号进行 采集处理,控制第二三极管的通断,从而针对投切单元和无功补偿单元 的通断动作改变后续补偿电路的补偿参数,对电路中产生的新的干扰进 行有效补偿,第二运放针对补偿后剩余的脉冲干扰进行过滤,从而提高 整个电路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二次补偿单元的电路图。
图中:1、投切单元;2、无功补偿单元;3、起动单元;4、电机;5、 PLC控制器;6、继电器控制单元;7、二次补偿单元;R1、第一电阻;R2、 第二电阻管;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 电阻;R7、第七电阻;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 C4、第四电容;L1、第一电感;L2、第二电感;A1、第一运放;A2、第 二运放;Q1、第一三极管;Q2、第二三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国军,未经孙国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961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
- 下一篇:变压器组合结构及电源供应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