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于不同爆炸螺栓的恒流点火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91255.9 | 申请日: | 2015-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833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李阳;胡光;唐晓庆;张世坤;闫玉花;白翼虎;任冬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1/08 | 分类号: | H02M1/08;H02H7/18 |
代理公司: | 山西科贝律师事务所 14106 | 代理人: | 陈奇 |
地址: | 030027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不同 爆炸 螺栓 流点 驱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点火电路,特别涉及一种爆炸螺栓的电子点火电路。
背景技术
爆炸螺栓是一种内设有空腔的螺栓,在空腔内装有炸药和点火桥丝,电子点火电路给点火桥丝输入额定的点火电流引爆空腔中的炸药,使整个螺栓分离成两个部分;目前,现有的爆炸螺栓点火装置是根据具体的爆炸螺栓所需的额定点火电流设计的,不能适合于不同的爆炸螺栓的点火需求;现有的电子点火装置的点火电流设计的都比较大,其电源为锂电池,容量有限,被点火的爆炸螺栓在爆炸后,点火桥丝的两极搭接到螺栓金属壁上会形成点火电路短路,较大的短路电流会将锂电池电源的电压迅速拉低,严重时会酿成电池爆炸和着火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不同爆炸螺栓的恒流点火驱动电路,解决了现有点火装置不能适合于不同的爆炸螺栓的点火需求和点火后点火桥丝搭接形成危险短路电流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
一种适用于不同爆炸螺栓的恒流点火驱动电路,包括锂电池电源、延时电路和上电防抖动电路,延时电路的输出端通过集电极限流电阻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锂电池电源的正极通过微分充电输入电阻与微分充电电容的正极相连,微分充电电容的负极通过微分充电输出电阻与锂电池电源的负极连接,微分充电电容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之间通过第一三极管基极限流电阻连接,在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分别并联消抖电容和泄放电阻,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二基极限流电阻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锂电池电源负极连接,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与锂电池电源的正极相连,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与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之间并联有截止电阻,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通过一个可调电阻与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依次通过分压电阻和可调电阻与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在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与锂电池电源负极之间连接有第二分压电阻,在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与锂电池电源负极之间连接电子点火爆炸螺栓,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
延时电路是555型延时电路。
本发明电路结构简单,点火电流调整方便,有效的抑制了危险的短路电流的产生,保证了现场点火过程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适用于不同爆炸螺栓的恒流点火驱动电路,包括锂电池电源1、延时电路2和上电防抖动电路3,延时电路2的输出端通过集电极限流电阻R4与第一三极管V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V1的发射极接地,锂电池电源1的正极通过微分充电输入电阻R1与微分充电电容C1的正极相连,微分充电电容C1的负极通过微分充电输出电阻R2与锂电池电源1的负极连接,微分充电电容C1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V1的基极之间通过第一三极管V1基极限流电阻R3连接,在第一三极管V1的发射极与第一三极管V1的集电极之间分别并联消抖电容C2和泄放电阻R5,第二三极管V2的基极通过第二基极限流电阻R6与第一三极管V1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V2的发射极与锂电池电源1负极连接,第一P型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第二三极管V2的集电极相连,第一P型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锂电池电源1的正极相连,第一P型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第一P型场效应管Q1的源极之间并联有截止电阻R7,第二P型场效应管Q2的源极通过一个可调电阻R8与第一P型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第二P型场效应管Q2的栅极依次通过分压电阻R9和可调电阻R8与第一P型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在第二P型场效应管Q2的栅极与锂电池电源1负极之间连接有第二分压电阻R10,在第二P型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锂电池电源1负极之间连接电子点火爆炸螺栓Z1,第三三极管V3的基极与第二P型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第三三极管V3的发射极与第一P型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第三三极管V3的集电极与第二P型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
延时电路2是555型延时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912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交流至直流变换器
- 下一篇:一种多只MOSFET并联均流结构的PCB板设计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2M 用于交流和交流之间、交流和直流之间、或直流和直流之间的转换以及用于与电源或类似的供电系统一起使用的设备;直流或交流输入功率至浪涌输出功率的转换;以及它们的控制或调节
H02M1-00 变换装置的零部件
H02M1-02 .专用于在静态变换器内的放电管产生栅极控制电压或引燃极控制电压的电路
H02M1-06 .非导电气体放电管或等效的半导体器件的专用电路,例如闸流管、晶闸管的专用电路
H02M1-08 .为静态变换器中的半导体器件产生控制电压的专用电路
H02M1-10 .具有能任意地用不同种类的电流向负载供电的变换装置的设备,例如用交流或直流
H02M1-12 .减少交流输入或输出谐波成分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