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减缓撞击力度的固化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90703.3 | 申请日: | 2015-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550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 发明(设计)人: | 杨卓舒;高艳慧;徐武锰;王新刚;邵力军;蔺全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卓达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F15/04 | 分类号: | F16F15/0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缓 撞击 力度 固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材料板制作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能减缓撞击力度的固化车。
背景技术
在复合材料板自动生产中工序中,需要利用固化车摆放板材,将固化车沿着轨道运输到养护窑中养护。常见的固化车由车架、车轮组成,车架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放置板材承载层。由于复合材料板很重,固化车需要通过动力装置沿轨道推动至目的地,整个固化车很重人为无法推动。在推动过程中,放置的多层板材影响了操作人员的视线,固化车容易与其他固化车或物体撞击,重量带来较大的撞击力,会影响其他固化车内板材的整齐或损坏物体(如墙壁)。
目前出现许多能检测预设范围内是否有物体的技术,需要设置对应的传感器。但是,由于养护窑中常对温度或湿度进行调控,长时间处于这种环境下易影响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和精度。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减缓撞击力度的固化车,能减缓固化车的撞击力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能减缓撞击力度的固化车,包括车架和安装在车架底部的车轮,其中,所述车架的两个装卸面上设置有缓冲部件,所述缓冲部件包括固定在棱柱上的空心圆柱体和缓冲体,所述缓冲体塞入空心圆柱体内并露出1/5至1/2的体积。
所述的固化车中,所述缓冲部件为4个,分别设置在两个装卸面左右两侧的棱柱面的底部。
所述的固化车中,所述缓冲部件为8个,分别设置在每个装卸面左右两侧棱柱面的底部和中部。
所述的固化车中,所述缓冲部件为12个,分别设置在每个装卸面左右两侧棱柱面的底部、中部和顶部。
所述的固化车中,所述空心圆柱体的高为3cm至6cm。
所述的固化车中,所述缓冲体为与空心圆柱体适配的柱形的软木塞,塞入空心圆柱体内并露出1/3的体积。
所述的固化车中,所述缓冲体表面上设置有防滑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通过设置缓冲部件可缓解部分撞击力度,减少了对固化车的冲击,延长了固化车的使用寿命;并且,撞击力仅在缓冲体所在位置,不会对其他物体造成大面积撞击损害;同时,缓冲部件的长度可使固化车之间相隔一定距离,更符合养护时对固化车之间距离要求的限制,还无需人为控制距离长度,大大方便了固化车的排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化车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缓冲部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缓冲部件的位置设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减缓撞击力度的固化车,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车架100和安装在车架底部的车轮200,其中,所述车架100的两个装卸面(即面积较小的两个侧面)上设置有缓冲部件300,所述缓冲部件包括固定(如焊接)在棱柱上的空心圆柱体310和可更换的缓冲体320。所述缓冲体320塞入空心圆柱体310内并露出1/5至1/2的体积。若固化车与墙壁相撞,通过缓冲体320可缓解部分撞击力度,且撞击力仅在缓冲体320所在位置,不会对墙壁造成大面积撞击。
如图3所示,为了方便板材的装卸,较佳地,所述缓冲部件300为4个,在两个装卸面左右两侧的棱柱面的底部各设置1个缓冲部件。
为了增加缓冲力度,较佳地,所述缓冲部件300为8个,在每个装卸面左右两侧棱柱面的底部和中部各设置1个缓冲部件。
由于养护窑里常进行温度和湿度控制,当缓冲体损耗时,将缓冲部件设置在底部和中部更方便更换。具体实施时,也可在棱柱面的顶部再增加缓冲部件,即共12个缓冲部件,分别设置在每个装卸面左右两侧棱柱面的底部、中部和顶部,以缓解更多的冲击力。
各固化车的缓冲部件300设置在相同的位置,固化车之间相撞时,通过缓冲体320相互接触可消除冲击力。同时,缓冲部件300具有一定的长度,如空心圆柱体310的高较佳为3cm至6cm,可使固化车之间相隔一定距离,更符合养护时对固化车之间距离要求的限制,还无需人为控制距离长度,大大方便了固化车的排列。
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体320可以为与空心圆柱体310适配的柱形的软木塞,塞入空心圆柱体310内并露出1/3的体积为较佳,如图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卓达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卓达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907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