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双重组态振动模式的发声单体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90087.1 | 申请日: | 2015-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793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冯仁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启弘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6 | 分类号: | H04R9/06;H04R9/02;G10K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田景宜 |
地址: | 52359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双重 组态 振动 模式 发声 单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发声单体,尤指一种具有双重组态振动模式的发声单体。
背景技术
已知的一蜂鸣器如图5所示,主要是在一具有出声口的壳体80内设有一蜂鸣片81、 一电路板82,并将该蜂鸣器与一电子装置连接,透过该电路板82接收来自该电子装置发送 的一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送至至该蜂鸣片81,使蜂鸣片81震动,并发出警示蜂鸣声响,以利 用蜂鸣器声响作为警示的功能。
已知的一扬声器如图6所示,主要是一壳体90上设有一磁铁91,在该磁铁91的上方 设有一华司片92,并在该磁铁91及该华司片92外侧套设有一音圈93,并在该壳体90上方罩 设有一振膜94;藉由该华司片92可有效的让该磁铁91的磁性均匀分布,以提升该扬声器的 音质效果;使用时,将该扬声器与一电子装置连接,使该音圈93接收来自该电子装置的一弦 波信号并产生震动藉由该音圈93的振动以带动该振膜94振动,当该振膜94振动时,会推动 该振膜94周围的空气振动,藉此产生音乐、话语等许多丰富音效,以利用扬声器音效作为提 升音质的功能。
透过上述现有技术的蜂鸣器及扬声器的结构可知,对制造业者而言,在蜂鸣器及 扬声器的生产上、设计上需分成二种以上的流程,且需针对蜂鸣器、扬声器的壳体开设不同 的模具,并且在库存规划上亦需分开管理,导致业者的产率不易提升,又使生产成本增加。
对消费者而言,亦需花费较多金额分开购买,且在使用上,亦需要分开连接导致占 用空间及连接端,而多有不便。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双重组态振动模式的发声 单体,藉由整合扬声器及蜂鸣器的振动发声方式,使该发声单体兼具扬声器音效及蜂鸣器 警示声的功能,使业者在生产时不需分成二种以上的流程,以达到提升产率、统一库存管理 及降低成本的目的。
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令前述具有双重组态振动模式的发声单体包 括:
一壳体,呈中空并具有一出声口;
一磁性组件,设置在该壳体内;
一音圈组件,设置在该磁性组件内;
一共振出声组件,与该音圈组件连接,并在该共振出声组件及该磁性组件间形成 一空隙;
一电路板,设置在该壳体内并位于该共振出声组件上方,该电路板分别与该音圈 组件、该共振出声组件连接;
其中,当该电路板接收一第一声音信号,令该音圈组件振动,并藉由该音圈组件振 动以带动该共振出声组件在该空隙间振动,藉此构成一第一组态振动模式;又当该电路板 接收一第二声音信号,令该共振出声组件在该空隙间振动,且该音圈组件不振动,藉此又构 成一第二组态振动模式。
该共振出声组件包括一蜂鸣片及一振膜,该蜂鸣片上设有一条以上的信号线并与 该电路板连接。
该振膜外缘的内侧向上隆起形成一支撑部,并在该支撑部上形成有间隔排列的多 个支撑条,以提升该振膜的固定支撑能力。
该音圈包括有一纸管及一线圈,该线圈由一线体绕设在该纸管上所形成。
该蜂鸣片及该振膜进一步分别形成对应的一穿孔;该线圈上进一步设有一信号 线,该信号线穿设出该振膜的穿孔、该蜂鸣片的穿孔与该电路板连接。
该壳体内进一步设有一托板,该磁性组件设置在该托板上,该托板中心形成有一 通孔以对应该壳体的出声口。
该磁性组件包括一内磁铁、一外磁铁,该内磁铁呈环形并设置在该托板上,且该内 磁铁内径匹配该托板的通孔;该外磁铁呈环形,该外磁铁内径大于该内磁铁的外径,并套设 设在该内磁铁的外侧且设置在该托板上,在该内磁铁、外磁铁之间形成一磁隙空间,且该音 圈组件系设置在该磁隙空间内。
该磁性组件进一步包括有一第一华司片、一第二华司片,该第一华司片呈环形并 设置在该内磁铁的上表面,使内磁铁产生的磁场均匀分布;该第二华司片呈环形并设置在 该外磁铁的上表面,使外磁铁产生的磁场均匀分布。
该内磁铁及该外磁铁的极性相反,以形成一交互的磁力场。
该壳体具有一顶部,该顶部形成一上开口,并在该上开口设有一壳盖,该壳盖上形 成有一穿孔;该电路板进一步设有一信号连接线,并穿设出该穿孔与一电子装置连接;该壳 体外径壁的相对两侧进一步形成一固定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启弘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启弘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900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半导体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