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罗盘式立管吊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89569.5 | 申请日: | 2015-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909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林其略;苏引平;熊建文;陈云芬;张小勇;侯薇;陈勋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机国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02 | 分类号: | F16L3/02;F16L5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蔡继清;刘真真 |
地址: | 201302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罗盘 式立管 吊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石油、化工、冶金等行业工艺管道支吊架,具 体涉及一种罗盘式立管吊架。
背景技术
图1为现有技术广泛采用的一种立管吊架局部立体示意图,图2为现 有技术广泛采用的另一种立管吊架立体示意图。现有技术的立管吊架大多 采用如图1所述的非整体式管夹结构。为适应重荷载、大位移的需求,往 往会采用如图2所示的整体式翼板结构。然而这样的吊架结构复杂,耗用 合金钢材较多,制造中热压、焊接和热处理工作量大。
而且大多双吊杆立管吊架结构,当管道有角位移时,两根吊杆的承载 就会不均匀。刚性吊架就可能出现一侧吊杆脱载的不安全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罗盘式立管吊架,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 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罗盘式立管吊 架,所述罗盘式立管吊架包括侧板、吊板以及耳轴,所述耳轴的一端焊接在立 管的外侧壁上,所述耳轴的另一端与所述侧板连接,所述侧板设置于所述立管 的外侧并与所述吊板连接,所述吊板与吊架连接件和/或吊架功能件连接,使用 时,所述立管将载荷传递给所述耳轴,所述耳轴将载荷传递给所述侧板,所述 侧板将载荷传递给所述吊板,所述吊板将载荷传递给吊架连接件和/或吊架功 能件,从而通过所述吊架连接件和/或吊架功能件将载荷传递给承载结构。
较佳地,所述侧板的两端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一槽口,所述吊板的两端设有 开口向上的第二槽口,通过将所述第一槽口从上往下卡入所述第二槽口从而将 所述侧板与所述吊板连接,使用时,所述吊板从下往上对所述侧板施加作用力, 从而将所述侧板托住。
较佳地,所述罗盘式立管吊架还包括拉撑杆,所述拉撑杆设置于两块所述 侧板之间,并用于将两块所述侧板连接,从而增强侧板的整体刚度。
较佳地,所述耳轴由与立管材料相同的材料制成。
较佳地,所述侧板设有耳轴孔,所述耳轴伸入所述耳轴孔中,以及在所述 耳轴焊有挡圈,防止所述侧板与耳轴之间相对滑移。
较佳地,所述耳轴内填充有绝热材料。
较佳地,所述绝热材料为软质绝热材料。
较佳地,所述罗盘式立管吊架还包括加强肋板,所述加强肋板焊接于所述 耳轴与所述立管之间,从而提高所述耳轴的承载能力。较佳地,所述吊架连接 件为吊杆,所述吊板的上部设有销孔,所述吊杆与所述销孔连接。
较佳地,所述销孔两端的内壁为锥面。
较佳地,所述锥面的锥顶角为10°。
较佳地,所述罗盘式立管吊架包括2块所述侧板,2块所述吊板以及2根 所述耳轴,其中,2根所述耳轴关于立管的中心对称,以及2块所述侧板平行 布置于立管的外侧。
较佳地,所述侧板与立管的外侧面的距离大于绝热层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另一种罗盘式立管吊架,所述罗盘 式立管吊架包括2块侧板、2块吊板以及2根耳轴,每一根耳轴的一端焊接于 所述立管的外壁上,每一根耳轴的另一端与所述侧板连接,所述2根耳轴关于 所述立管的中心对称,所述2块侧板平行布置于所述立管的外侧,所述侧板的 两端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一槽口,所述吊板的两端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二槽口,通 过将所述第一槽口从上往下卡入所述第二槽口从而将所述侧板与所述吊板连 接,使用时所述吊板从下往上对所述侧板施加作用力,从而将所述侧板托住。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罗盘式立管吊架,适应立管角位移,而不致两根吊杆 不均匀受载。
2.本实用新型采用平板结构,除荷载传递耳轴处需加焊挡圈外,吊架管 部结构主要部件制造只有切割、钻孔等工艺,工厂无需热压、焊接,从而免除 热处理、无损检测,减少能源消耗,有力环境保护,降低制造成本。
3.本实用新型使管道荷载传递方式清晰,便于构件受力分析、准确计算。
4.本实用新型可将吊架侧板置于管道绝热层外面,使其计算温度为管内 介质温度一半,即使高温管道也能使用碳素钢板,减少合金钢板用量,减少吊 架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广泛采用的一种立管吊架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广泛采用的另一种立管吊架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罗盘式立管吊架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机国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机国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895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