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跷跷板式波能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88922.8 | 申请日: | 2015-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43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邹伟;訾丹丹;王世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F03B13/22 | 分类号: | F03B13/22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周兵 |
地址: | 2013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跷跷板 式波能 发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波能发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跷跷板式波能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水能发电,通常都是通过水从高处往下流,通过水能流动来带动涡轮电机进行发电。比较常见的是,通过建设大坝,在大坝放水的同时进行发电。而利用海水进行发电的领域还并不完善,如果能够运用海水涨潮或退潮时产生的动能进行发电,也能够缓解电能的供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跷跷板式波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电组件以及平行配置的浮板和基座板;
发电组件包括液压泵、液压柱、涡轮电机和液压管;
在基座板上伸出支撑架,支撑架的端部与浮板铰接连接;
液压柱与浮板铰接连接,液压柱插入液压泵内,液压泵的根部与基座板铰接连接;
液压柱在液压泵内往复移动产生的压力液体经两根液压管构成的回路驱动器涡轮电机发电。
作为优选的,包括两组发电组件;
两组发电组件位于浮板轴向的方向上。
作为优选的,两组发电组件分别位于支撑架的两侧。
作为优选的,两组发电组件到支撑架之间的距离相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跷跷板式波能发电装置,通过将基座板部分放置在近海边,涡轮电机设置在海岸上,涡轮电机通过长液压管与基座板部液压泵的液体进出口相连接。设置时,让海平面淹没该浮板,在水位有上下波动时,受到海水起伏作用力的影响,会依次对浮板的轴向两端产生一个压力,使得浮板轴向的两端相对于中央铰接点进行上下摆动,从而带动液压柱在液压泵中上下移动,对液压泵中的液体施加压力,使液体通过液压管带动涡轮电机转动,实现发电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浮板;2、液压泵;3、液压柱;4、涡轮电机;5、液压管;6、支撑架;7、基座板;8、浮板与支撑架的铰接点;9、浮板与液压柱的铰接点;10、液压泵底端与基座板的铰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跷跷板式波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电组件以及平行配置的浮板1和基座板7;发电组件包括液压泵2、液压柱3、涡轮电机4和液压管5;在基座板7上伸出支撑架6,支撑架6的端部与浮板1铰接连接;液压柱3与浮板1铰接连接,液压柱3插入液压泵2内,液压泵2的根部与基座板7铰接连接;液压柱3在液压泵2内往复移动产生的压力液体经两根液压管5构成的回路驱动器涡轮电机4发电。
在本实施例中,将跷跷板式波能发电装置的基座板部分放置在近海边,涡轮电机4设置在海岸上,涡轮电机4通过长液压管5与基座板部液压泵2的液体进出口相连接。设置时,让海平面淹没该浮板1,在水位有上下波动时,受到海水起伏作用力的影响,会依次对浮板的轴向两端产生一个压力,使得浮板1轴向的两端相对于中央铰接点进行上下摆动,从而带动液压柱3在液压泵2中上下移动,对液压泵2中的液体施加压力,使液体通过液压管5带动涡轮电机4转动,实现发电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跷跷板式波能发电装置,第二种实施方式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改进,其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包括两组发电组件;两组发电组件位于浮板1轴向的方向上。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增加一组发电组件,可以有效地提升发电量。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该轴向上设置更多的发电组件,提升发电量。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跷跷板式波能发电装置,第三种实施方式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改进,其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中,两组发电组件分别位于支撑架6的两侧,如图2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将两组发电组件分别设置在该支撑架6的两侧,可以实现该波能发电装置的浮板1的任意一侧带动液压柱3压缩液压泵2时,都能够进行发电。实际上,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在两侧设置更多的发电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跷跷板式波能发电装置,第四种实施方式是第三种实施方式的改进,其不同之处在于,在第四种实施方式中,两组发电组件到支撑架6之间的距离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889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电机机舱内的后平台焊合
- 下一篇:V型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