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即热式增压蒸汽发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87094.6 | 申请日: | 2015-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72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 发明(设计)人: | 张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敏 | 
| 主分类号: | F22B1/28 | 分类号: | F22B1/2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即热式 增压 蒸汽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尤其是一种用于工业清洗的即热式增压 蒸汽发生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工业清洗所采用的蒸汽发生器以普通加热方式获取蒸汽,也即是在 封闭的压力容器中用大功率电热管对水进行持续加热,使之转化成180℃或以 上、压力约1Mpa或以上的高压蒸汽,用于各种工件的冲刷清洗。
现有所使用的高压蒸汽发生器功率较大(通常在36KW或更高),因此,其 使用成本较高。同时,在压力容器内进行工作介质状态转换(水变为蒸汽),容 易产生水垢,需要经常维护和检查;维护成本高。工作结束后,为了减少水垢, 通常的做法是将残余水直接排放掉,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而且, 这种蒸汽发生器在工作开始阶段的预热时间过长,工作液体从液态加热到可使 用的高压蒸汽状态需要约30分钟或更长,工时浪费较严重,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 即热式增压蒸汽发生器。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即热式增压 蒸汽发生器,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储水箱、高压水泵和电感加热装置; 还包括空气压缩机和高压气泵;所述电感加热装置包括控制器、安装在管道上 的不锈钢蜂窝式孔管体和缠绕在所述不锈钢蜂窝式孔管体外的电感加热线圈; 所述电感加热线圈由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空气压缩机为所述高压气泵输送气 体;所述高压气泵和高压水泵的出口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即热式增压蒸汽发生器,结构简单,能快速生成高压蒸 汽;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耐压容器的设计,只需要用普通储水箱即可;同时, 用高压气泵和高压水泵加压,然后由电感加热装置瞬间将水蒸发为蒸汽,无需 预热,随用随启动,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极大的节约能耗和工时。
上述方案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不锈钢蜂窝式孔管体与所述高压水泵之 间设置有第一单向水阀;以防止水或蒸汽倒流。
上述方案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高压水泵和高压气泵均是具有两个并联 活塞和缸体的活塞式高压泵;所述缸体之间设有连接管相互连通;所述连接管 设置于所述缸体的下部。
上述方案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活塞和缸体由陶瓷制成;以使得高压泵 可以抗锈蚀,耐磨损。
上述方案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高压水泵与所述储水箱之间设置有第二 单向水阀。
上述方案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空气压缩机与所述高压气泵之间设有第 三单向水阀。
上述方案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高压气泵与所述高压气泵和高压水泵的 连接点之间设有第四单向水阀;所述第一水泵位于所述高压水泵与所述高压气 泵和高压水泵的连接点之间。
上述方案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电感加热装置的输出位置安装有喷枪。
上述方案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主控箱和设置于所述 电感加热装置与所述喷枪之间的电磁阀;所述喷枪上装有触发开关;所述触发 开关与所述主控箱连接;所述主控箱根据所述触发开关的信号来控制所述电磁 阀的通断;所述空气压缩机由所述主控箱控制。
上述方案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储水箱内设有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 感器的信号输出到所述主控箱;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用于为所述储水箱注水 的水泵;所述水泵的启停由所述主控箱控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活塞高压水泵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不锈钢蜂窝式孔管体和电感加热线圈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示意如下:1-控制器,2-主控箱,3-储水箱,4-水泵,5-高压水 泵,6-电感加热线圈,7-喷枪,8-第一单向水阀,9-第三单向水阀,10-第二单 向水阀;11-电磁阀,12-连接管,13-不锈钢蜂窝式孔管体,14-高压气泵,15- 空气压缩机,16-第四单向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 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 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敏,未经张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870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道连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有机白漆材料原子氧作用下太阳吸收率外推预示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