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塑胶注塑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86735.6 | 申请日: | 2015-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14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 发明(设计)人: | 彭志勇;李卉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隆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66;B29C45/73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胡毅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塑胶 注塑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节能塑胶注塑模具,属于塑胶注塑模具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塑胶应用非常广泛,是家电、汽车、手机、PC、医疗器械、照明电 器中不可或缺的部件。随着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增长,家电、汽 车、手机、PC、医疗器械等行业受益于良好的外部环境也实现了快速发 展,下游行业的发展进一步拉动了对塑胶的需求。近年来,为解决塑胶产 品油漆含铅量超标问题,国内一些大中型模具制造和注塑生产企业引进 蒸汽辅助等快速热冷注射成型技术,它的加热过程将模腔表面温度快速 均匀地提高到热变形温度,待塑件充填完成后,通入冷介质使模具快速均 匀地冷却下来,这样既可以消除塑件熔接痕、获得高光亮的外观又可以保 证高生产效率。但是,每一个注塑循环过程中,在定、动模两边同时发生 一次随形介质通道内的热冷介质对冲切换,造成大量的热能损失。另一方 面,目前的技术以随形热冷介质通道为中心,在空间六个方向上仅有向模 具型腔表面单一方向上的传热是有利的,在其它五个方向上的传热为无 益的能耗,尤其是对于具有高热变形温度的塑料这一缺点更为明显,不得 不使用更高温度的热介质,造成注塑周期过长,设备成本增加,能耗进一 步增加。深圳康佳和TCL等企业的生产数据表明,使用蒸汽辅助等快速热 冷注塑技术后,相当多的产品每个注塑循环耗电量超过1度,生产成本大 为增加,也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有待我们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塑胶注塑 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便于操作, 节能效果好,符合当前社会节能环保的发展需求,安全可靠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 节能塑胶注塑模具,包括注塑顶板、定模基座、定模活动板、动模活动板、 动模基座、注塑模枪和动型模箱,所述注塑顶板安装在定模基座的中间位 置处,所述注塑模枪通过可拆卸式固定环固定在注塑顶板的内部顶端,所 述定模活动板设置在定模基座的下方,且定模活动板的内部设置有定型模 箱,所述定型模箱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圈槽和定模腔室,所述动模活动板设 置在定模活动板的下方,且动模活动板的内部设置有动模腔室,所述动模 基座设置在动模活动板的下方,且动模基座与动模活动板之间通过电动伸 缩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定模腔室的外壁上设置有填充层。
进一步地,所述填充层为双层独立式填充层,且填充层的内层为温调 介质填充层,外层为隔热介质填充层。
进一步地,所述注塑模枪贯穿性穿过注塑顶板连接在定型模箱的上表 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定模腔室和动模腔室的内部设置有大小和形状完全相 同凹槽,且定模活动板和动模活动板贴合时,定模腔室和动模腔室内部的 凹槽也能完全契合。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伸缩杆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电动伸缩杆分别安装 在动模基座上表面的左右两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节能塑胶注塑模具结构科 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整个注塑型腔分为定模腔室和动模腔室两部分组 成,电动伸缩杆为整个注塑过程提供了足够的锁模力,避免走胶现象的出 现,同时定模腔室外壁上设置的双层独立式填充层与动模腔室相配合实现 了定模加热、动模冷却的注塑流程,确保生产效率的同时,定、动模之间 不会发生冷热介质的对冲切换,有效减少无用热量的逸散,降低能源的损 耗,减少投资成本,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 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节能塑胶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注塑顶板、2-定模基座、3-定模活动板、4-定模腔室、5-动 模活动板、6-电动伸缩杆、7-动模基座、8-可拆卸式固定环、9-注塑模枪、 10-密封圈槽、11-定型模箱、12-填充层、13-动模腔室、14-动型模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 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隆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隆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867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镜框与鼻托一体形成的注塑模具
- 下一篇:注塑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