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快锻机用补偿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86179.2 | 申请日: | 2015-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369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于腾;王志刚;杨亮;王骁楠;赵长虹;吴贵林;孙利军;孙国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K29/00 | 分类号: | B21K29/00 |
代理公司: | 大连格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38 | 代理人: | 孙宇宏 |
地址: | 113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锻机用 补偿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补偿加热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快锻机用补偿加热装置,用于消除难变形高温合金锻棒表面未再结晶组织层。
背景技术
作为军工产品的高温合金由于合金锭出炉到快锻机的转移方式和高温合金锭自身热加工窗口窄的限制,仅为50℃~60℃(即开锻温度与终锻温度的差值),锻造热加工必须通过多火次变形累积锻比的方式来实现合金锭的开坯锻造。然而,许多难变形高温合金由于变形抗力大、热加工窗口窄而无法直接上料进行开坯锻造,通常采用对合金锭进行软包套和硬包套来补偿合金锭的温降,以提高塑性。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难变形高温合金锭的锻造火次大大增加,锻制棒材的表面也由于终锻温度低,来不及发生完全动态再结晶而残留一层晶粒形貌异常的未再结晶组织,亦称拉长晶组织。此种未再结晶组织层厚度往往可达20mm,甚至30mm。因此,锻棒产品的质量大大降低,通常采用超尺寸锻制棒材,后续车光消除的方式来弥补此种未再结晶组织层对难变形高温合金产品质量的不良影响。难变形高温合金的包套、更多锻造火次以及大尺寸车光均大大提高产品的生产成本,军工产品的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也无法得到保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锻机用补偿加热装置,通过补偿加热解决难变形高温合金锭在锻造过程中的温降,及解决由此导致锻造火次的增加、锻造塑性的下降、生产成本的提高和产品质量波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快锻机用补偿加热装置如图1所示为圆筒状,由外至内依次采用金属外罩⑴、保温石棉层⑵、耐火砖层⑶、感应线圈⑷构成的同心圆筒组成,安装在支座⑸上;感应线圈⑷与交流电源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处在于:装置简单实用,便于现场操作和维护;锻造开坯过程中,锻坯被快速感应加热,补偿锻坯温降,提高锻坯塑性,解决了难变形特种合金的开坯锻造表面裂纹问题;可有效减小特种合金锻坯外缘的未再结晶层,甚至完全消除;提高了锻坯锻制质量,满足了高标准军工用特种合金坯料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快锻机用补偿加热装置示意图;
图2是快锻机用补偿加热方式示意图。
图标说明:外罩1、保温石棉2、耐火砖3、感应线圈4、支座5、快锻机上砧6、感应补偿加热圈7、锻坯8、快锻机下砧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新型快锻机用补偿加热装置采用感应线圈快速加热设计,由外至内由金属外罩1、保温石棉层2、耐火砖层3、感应线圈4的同心圆筒构成,安装在支座5上;装置的加热功率结合锻造开坯速率进行选定,合理地对锻造中的难变形高温合金锻坯进行快速感应加热。
如图2所示,难变形高温合金锻造开坯时,锻坯8在打钢车的来回行进过程中,连续经过感应补偿加热线圈4,锻坯的温度散失将会得到连续的补偿;得到温度快速补偿的锻坯8行进到快锻机上砧6和快锻机下砧9之间的位置进行压下变形。整个锻造过程合理、连续、快速;难变形高温合金锻坯的热加工窗口加宽,难变形高温合金锻棒表面的组织得到了充分的动态再结晶;实现了难变形高温合金产品的高质量、低成本、少火次开坯锻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861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