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裂缝线源波导嵌入固定粘接成型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85659.7 | 申请日: | 2015-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227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赵辉;李益平;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锦江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11/00 | 分类号: | H01P1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43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裂缝 波导 嵌入 固定 成型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裂缝线源波导生产装置,特别是裂缝线源波导嵌入固定粘接成型工装。
背景技术
通常使用的裂缝线源波导材料是中空薄壁铝合金材料,现有的裂缝线源波导面阵成型工艺是通过校平裂缝线源波导,以紧固件压装联接方式将单个裂缝线源波导逐个安装在框架上,形成裂缝线源波导面阵天线。这种方法在面阵安装成型过程中是通过紧固件的松紧度、裂缝线源波导的弯曲度去时校正等方法来保证框架的平面度、线源面安装后平面度调整、检测过程极为繁琐、复杂,可操作性不高,造成整体裂缝线源波导面阵平面度严重偏大,在天线口径2m×1m以下,其平面度大于1.0mm以上,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一次成型和通过该工装得到的产品质量高的裂缝线源波导嵌入固定粘接成型工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裂缝线源波导嵌入固定粘接成型工装,包括模座,模座的上表面上设置有配合型面,配合型面上间隔均匀地开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底槽,每个底槽的两端的模座上分别设置有固定孔,每个底槽内装有长裂缝线源波导,相邻两个长裂缝线源波导之间装有短裂缝线源波导,短裂缝线源波导的下表面与配合型面接触,在长裂缝线源波导与短裂缝线源波导之间插有间隙垫片,长裂缝线源波导和短裂缝线源波导的上表面通过粘接层复合粘接有底板。
所述的底槽的平面度小于0.1mm。
所述的间隙垫片是厚度为0.4~0.5mm的PVC片材。
所述的底板位碳纤维板。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一次性得到整个裂缝线源波导面阵,工艺简单,操作方便。
2、将裂缝线源波导反向嵌入高精度加工成型模具中,以间隙塑料垫片插入波导线源行之间,保证裂缝线源波导列间距的一致性,裂缝线源波导与底板之间采用一定粘度的环氧粘接剂,可对裂缝线源波导上表面高度不等厚状态进行自动填平,得到的产品平面精度高。
3、底板为碳纤维板,减轻面阵天线的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粘接成型工装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粘接成型工装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模座,2-底槽,3-固定孔,4-长裂缝线源波导,5-短裂缝线源波导,6-间隙垫片,7-粘接层,8-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裂缝线源波导嵌入固定粘接成型工装,包括模座1,模座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配合型面,配合型面上间隔均匀地开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底槽2,每个底槽2的两端的模座1上分别设置有固定孔3,每个底槽2内装有长裂缝线源波导4,相邻两个长裂缝线源波导4之间装有短裂缝线源波导5,短裂缝线源波导5的下表面与配合型面接触,在长裂缝线源波导4与短裂缝线源波导5之间插有间隙垫片6,长裂缝线源波导4和短裂缝线源波导5的上表面通过粘接层7复合粘接有底板8。
进一步地,所述的底槽2的平面度小于0.1mm,与长裂缝线源波导4的底平面紧密配合,从而得到裂缝线源波导面阵的平面度可小于0.1mm。
进一步地,所述的间隙垫片6是厚度为0.4~0.5mm的PVC片材,成本低,使得相邻两个长裂缝线源波导4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的底板8位碳纤维板,可减轻裂缝线源波导面阵的重量,符合高精度平面度裂缝线源波导在雷达阵列天线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将每块裂缝线源波导进行校平,并将长裂缝线源波导4依次嵌入底槽2内,在相邻两块裂缝线源波导之间插入间隙垫片6,保证裂缝线源波导的行列间距保持一致,先将粘接剂均匀地涂抹在底板8上,所述的粘接剂为环氧粘接剂,底板8为碳纤维板,然后将带有粘接剂的一面朝向裂缝线源波导,并贴合在裂缝线源波导上,左右滑动底板8,用平面精度小于0.2mm的均压板压在底板8上,在均压板上施加220N的力,静置一定时间,待粘接剂固化形成整体后,取下均压板,从粘模座1中取出裂缝线源波导面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锦江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锦江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856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天线装置和移动终端
- 下一篇:一种子阵模块的气密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