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过滤式饵料鱼网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85213.4 | 申请日: | 2015-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501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 发明(设计)人: | 刘红桂 | 申请(专利权)人: | 浠水县文成养鱼专业合作社 |
| 主分类号: | A01K73/02 | 分类号: | A01K73/02 |
| 代理公司: | 黄石市三益专利商标事务所 42109 | 代理人: | 吴运林 |
| 地址: | 4382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过滤 饵料 鱼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捕鱼工具领域,具体是一种高效过滤式饵料鱼网。
背景技术
在饵料鱼养殖过程中,由于鱼体自身较小,其捕捉方式大多是通过拉网围捕的方法,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这种捕捉方式存在以下不足:
1.拉网围捕属于一次性捕捉方式,即将鱼池内所有饵料鱼一次性捕捞,在饵料鱼需求量不大的情况下,往往造成了饵料鱼用不完的情况,造成了大量浪费;
2.拉网围捕时,拉往两侧和底部容易形成“空档”,造成围捕不干净的现象;
3.对于一些跨度较大的鱼池,拉网围捕作业时由于受到巨大的水阻力和水底摩擦力的阻碍,两侧需要大量人力协调作业,捕捉耗时长,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捕捉灵活、方便快捷的过滤式饵料鱼网。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为:一种高效过滤式饵料鱼网,具有矩形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网体由前网体、侧边网体、后网体和底部网体相互拼接而成,在前网体和侧边网体上端布置有浮体;所述前网体为稀指网目,侧边网体、后网体和底部网体均为密指网目,前网体的两端和中间部位分别连接有缆绳,所述后网体上也连接有若干根缆绳。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底部网体与前网体、侧边网体、后网体的拼接处装有铅坠。
相比传统的拉网围捕方式,本实用新型具备的优势在于:
1.可自行制作鱼网尺寸和确定捕捉时长,以满足不同批次的饵料鱼需求量,以免发生饵料鱼供给过剩的情况;
2.根据不同的饵料鱼大小,制定不同规格的稀指网目和密指网目,针对特定大小的饵料鱼进行捕捉,使整个过程变得可控;
3.拉网过程可通过人力也可通过绞盘机进行,工作方式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中,1-前网体,2-侧边网体,3-后网体,4-底部网体,5-浮体,6-铅坠,7-缆绳,8-缆桩。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一种高效过滤式饵料鱼网,具有矩形网体,该矩形网体由前网体1、侧边网体2、后网体3和底部网体4相互拼接而成,在前网体1和侧边网体2上端布置有浮体5,在底部网体4与前网体1、侧边网体2、后网体3的拼接处装有铅坠6。
本实施例中,前网体1为稀指网目,侧边网体2、后网体3和底部网体4均为密指网目,前网体1的两端和中间部位分别连接有缆绳7,所述后网体3上均匀连接有四根缆绳7,此外,在岸边还设置有与缆绳7数目对应的缆桩8,使缆绳7系固在缆桩8上,从而固定网体。
本实施例中,拉网过程中,通过人力或机械力同时拉起前网体1上的缆绳8,并且向中间靠拢,将前网体1呈三角状迅速拉至水面以上,使整体矩形网体形成水滴形网笼,将饵料鱼“控制”在网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浠水县文成养鱼专业合作社,未经浠水县文成养鱼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852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