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流散热风扇换向脉动干扰抑制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85109.5 | 申请日: | 2015-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046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 发明(设计)人: | 陈雪峰;禹贵云;魏勇军;刘波;杨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华普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P7/00 | 分类号: | H02P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52 四川省成都市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 散热 风扇 换向 脉动 干扰 抑制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直流散热风扇换向脉动干扰抑制电路。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中功耗较大的电路或器件需要散热,直流散热风扇在解决散热的同时也带来了干扰。直流散热风扇内部电机及驱动管理电路中的干扰包括:非线性器件的干扰,如可控硅、整流二极管以及晶体管开关的导通和截止会产生高频谐波干扰;过于饱和的电机磁路也会产生较大的电磁干扰;电机换向脉动干扰以及其它电磁干扰。其中最大的干扰为电机换向脉动干扰,这个干扰会严重影响电子线路的正常工作。现有解决电机换向脉动干扰方法主要有两种:
1、直流散热风扇供电采用独立供电与其它电子线路分开。此种方法基本解决了电机换向脉动干扰问题。但直流散热风扇独立供电,需要为其配置额外的功率供应,在增加了设备成本的同时又增大了设备体积。
2、加差模电路。此种方法只能部分降低电机换向时电源正线上的脉动干扰问题,但无法解决电源负线上的脉动干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直流散热风扇换向脉动干扰抑制电路,消除了电源正负线上的脉动干扰,同时又降低了设备的成本、减小了设备体积。
技术路线: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直流散热风扇换向脉动干扰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路由低通滤波电路和RC滤波电路组成。
优选的,低通滤波电路由电容C1、电容C2和电感L1组成。
优选的,RC滤波电路由电解电容C3和热敏电阻R1组成。
优选的,电感L1第(1)脚连接电源的正线,电感L1的第(2)脚连接电源的负线,电感L1的第(1)、(2)脚之间接电容C1,电感L1的第(3)、(4)脚之间接电容C2,电感L1的第(4)脚连接散热风扇S1的负端。
优选的,热敏电阻R1一端与电感L1的第(3)脚连接,热敏电阻R1另一端同时与散热风扇S1的正端、电解电容C3的正端连接。
优选的,电解电容C3的正负端与散热风扇S1的正负端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直流散热风扇换向脉动干扰抑制电路,该电路由低通滤波电路和RC滤波电路组成。
如图1所示,低通滤波电路由电容C1、电容C2和电感L1组成。
所述的电感L1第(1)脚连接电源的正线,电感L1的第(2)脚连接电源的负线,电感L1的第(1)、(2)脚之间接电容C1,电感L1的第(3)、(4)脚之间接电容C2,电感L1的第(4)脚连接散热风扇S1的负端。
如图1所示,RC滤波电路由电解电容C3和热敏电阻R1组成。
所述的热敏电阻R1一端与电感L1的第(3)脚连接,热敏电阻R1另一端同时与散热风扇S1的正端、电解电容C3的正端连接。
所述的电解电容C3的正负端与散热风扇S1的正负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差共模复合的直流散热风扇换向脉动干扰抑制电路,与现有的采用独立供电方案相比,在消除电源正负线上的脉动干扰的同时,又降低了设备成本、减小了设备体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华普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华普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851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装料小车
- 下一篇:一种双室铝合金熔化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