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道修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84926.9 | 申请日: | 2015-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69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周维;马保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F16L55/163 | 分类号: | F16L55/163;F16L55/175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旭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4 | 代理人: | 刘荣;江钊芳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修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修复结构,属于管道修复和增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不锈钢内衬修复老化的给水管道,在国内有一定的应用。不锈钢内衬主要用于 供水管道非开挖修复,其主要施工工艺为,采用不锈钢板材预制成一定形状的管坯,在 旧管道内部将管坯焊接成整圆结构。但是在实际工程中,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由于不 锈钢内衬管道壁厚小,形成的内衬环刚度很小,容易在负压作用下发生屈曲破坏,内衬 整体失去稳定性,破坏了管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尽管增加不锈钢板材的壁厚虽然能提 高其外压稳定性,但是也会导致卷制成型困难,另一方面也会极大地提高施工成本,不 利于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道修复结构,在不增加不锈钢 内衬壁厚的前提下,从结构设计的角度出发,以简单有效地方式提高不锈钢内衬结构的 外压稳定性,保障不锈钢内衬修复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管道修复结构,包 括管道衬里,所述管道衬里包括2片以上不锈钢管片,所述不锈钢管片均为拱形,与管 道内壁面对应处弧度相等,贴合于管道的内壁面,并且沿着管道的轴向延伸;各不锈钢 管片首尾相接,相邻不锈钢管片有搭接处,搭接处相互焊接,所述搭接处直接焊接于管 道内壁面,或者通过连接件固定于管道的内壁面。
所述不锈钢管片的数量为3至5片。
所述搭接处的长度为管道内径的0.02~0.08倍。
所述搭接处与管道内壁面的间隙填充有固化胶结材料。
所述连接件采用薄壁钢板,薄壁钢板贴合于内壁面,相邻不锈钢管片的搭接处相互 焊接,并与薄壁钢板焊接。
所述连接件采用沉头钉或铆钉。
本实用新型基于其技术方案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道修复结构由多片拱形不锈钢管片拼接而成,各拱形管 片均贴合待修复的管道内壁面,不论管道内壁横截面是否为规则圆,均可自由拼接,并 且拱形不锈钢管片拼接后的内衬结构提高不锈钢内衬结构的外压稳定性,保障不锈钢内 衬修复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道修复结构相邻不锈钢管片设有搭接处,搭接处相互焊 接,形成密封的整体结构,与直接首尾端面贴合焊接相比,在搭接处焊接固定更容易焊 接操作,并且焊接效果更稳固;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道修复结构搭接处搭接处可以直接焊接于管道内壁面, 也可以通过连接件固定于管道的内壁面,能够针对待修补管道进行选择,对于钢管,可 直接将相互焊接好的搭接处焊接于管道内壁面,而对于其他类型的管道,如混凝土管、 铸铁管、化学管或者复合管道,则可以通过薄壁钢板、沉头钉或铆钉将搭接处固定于钢 板内壁面,选择灵活,简化了固定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针对圆形非钢管道的管道修复结构横切示意图。
图2是针对圆形非钢管道的管道修复结构纵切示意图。
图3是针对圆形钢管道的管道修复结构横切示意图。
图4是针对非圆形钢管道的管道修复结构横切示意图。
图中,1-管道,2-搭接处,3-不锈钢管片,4-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针对圆形非钢管道的管道修复结构,包括 管道衬里,所述管道衬里包括3片不锈钢管片3,所述不锈钢管片为形状相同的拱形, 与管道1的内壁面对应处弧度相等,贴合于管道的内壁面,并且沿着管道的轴向延伸; 各不锈钢管片首尾相接,相邻不锈钢管片有搭接处2,所述搭接处的长度为管道内径的 0.02倍。搭接处相互焊接,所述搭接处直接焊接于管道内壁面,或者通过连接件4固定 于管道的内壁面。所述搭接处与管道内壁面的间隙填充有固化胶结材料,使固化后的填 充物的表面刚好与下一块交叠的管片弧度一直,最终减小或者消除环状间隙,增强不锈 钢管片的外部支撑范围和支撑强度。所述连接件采用薄壁钢板,薄壁钢板贴合于内壁面, 相邻不锈钢管片的搭接处相互焊接,并与薄壁钢板焊接。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849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止顶管机与管道下沉的施工装置与施工方法
- 下一篇:复杂油藏水淹状况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