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阻尼功能的共振型锂电池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81117.2 | 申请日: | 2015-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24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 发明(设计)人: | 徐夫子;凃杰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夫子;凃杰生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阻尼 功能 共振 锂电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锂离子电池与锂聚合物电池以并联连接而组成 的锂电池装置,其内部会产生电流、电压的共振转态,从而具有阻尼功能, 有利于快速充电及快速放电。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Lithium-ionbattery)为各式消费型电子产品中使用最为 广泛的电池,例如:各种可携式电子产品中的充电电池多为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具高能量密度、体积小、输出功率大、无记忆效应,且在不使 用时自放电率低的特点。锂离子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宽,可在20℃~60℃ 之间正常工作。
在对锂电子电池充电时,因电容性的反法拉力(反抗电容两端电压变 化的静电力),故需较长时间充电。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与环境的温度、 工作时的温度息息相关。若锂离子电池经常在高温下储存放置或工作,容 量会慢慢衰退。又,锂离子电池不得过充及过放。因此,锂离子电池必须 搭配保护电路,以防止过充、过放、过载及过热。
锂聚合物电池(Lithium-ionpolymerbatteries)在制作上能做成各种形 状。这种特色能够令锂聚合物电池在追求轻、薄、短小的手机制造业中占 有一席之地。在空气枪产品与遥控模型上也都有使用锂聚合物电池。
锂聚合物电池在负载放电时,电池芯不得低于3.0伏特。若电池芯低 于3.0伏特时仍未立即停止供电,将导致电池无法再达到完全充电的状态, 也会令锂聚合物电池供电时的内阻升高。目前采用芯片来防止电池过充、 过放。锂聚合物电池必须使用特殊的充电器,该充电器可监控每个电池芯, 以进行平衡充电。该充电器能防止锂聚合物电池因温度升高而爆炸或起火。
锂离子电池与锂聚合物电池在使用时均存在充电时间长以及温度容易 升高的问题,这些都会影响电池的使用效率与使用寿命,故本案发明人针 对上述问题发明出一种能够快速充电及快速放电,且不会产生高温的锂电 池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阻尼功能的共振型锂电池装 置,其主要将锂离子电池与锂聚合物电池并联,从而在二者之间产生共振 的阻尼效应,以达到快速充电及快速放电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阻尼功能的共振型锂电池装 置,由于锂离子电池与锂聚合物电池的共振,从而在充电、放电时不会产 生高温,能够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阻尼功能的共振型锂电池装 置,其可产生内部锂离子电池与锂聚合物电池的电压自动平衡的作用,从 而无须使用电池管理系统(BMS)。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阻尼功能的共振型锂电池装 置由至少一个相同的电池电堆串/并联所组成。每一电池电堆包含一锂离 子电池和一锂聚合物电池。该锂离子电池与该锂聚合物电池之间为并联连 接。该锂离子电池的电压为该锂聚合物电池的电压的90%~110%。该锂离 子电池与该锂聚合物电池之间会因电压自动平衡关系产生共振的阻尼效 应。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具阻尼功能的共振型 锂电池装置,该具阻尼功能的共振型锂电池装置包含一锂离子电池和一锂 聚合物电池;该锂离子电池与该锂聚合物电池之间为并联连接;该锂离子 电池的电压为该锂聚合物电池的电压的90%~110%;该锂离子电池与该锂 聚合物电池之间因电压自动平衡关系产生共振的阻尼效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阻尼功能的共振型锂电池装置通过锂离子电池与 锂聚合物电池之间的共振阻尼效应,从而具备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在充电、放电时,该锂离子电池与锂聚合物电池之间共振的阻尼效 应使充电与放电都更为顺畅,从而能达到快充、快放的目的。
2.可令该锂离子电池与锂聚合物电池之间自动达到电压平衡,从而无 须设置电池管理系统(BMS)。
3.该锂离子电池与锂聚合物电池之间因共振而形成低内阻,所以在充 电、放电时均不会发生温度升高的情形,稳定性高。
4.可通过多组电池电堆的串/并联组成的锂电池装置提升储能电压与 放电电流,更能构成多组充、放电路径,更能提升充、放电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电池电堆的结构图;
图3为阻尼充电装置对图1所示实施例进行充电的电路方块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夫子;凃杰生,未经徐夫子;凃杰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811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