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烹饪器具及电热锅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77951.4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859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朱泽春;祝峰;邹凌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17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烹饪 器具 电热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烹饪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及电热锅。
背景技术
烹饪器具作为一种生活用品,广泛运用于厨房当中。这类烹饪器具包括锅、玻璃盖、内锅等具有边缘的器件,这类烹饪器具的边缘经常会因为工艺的问题而出现毛刺,为了避免这些毛刺割伤到人或是划伤其他器具,在这类烹饪器具的边缘都会设有包边圈。现在市场上的包边圈一般都是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故包边圈的材质较软,轻轻的磕碰一下就会变形,变形后影响整个烹饪器具的外观。
为了克服不锈钢包边圈容易变形的缺陷,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包边圈,其通过在内胆与包边圈之前增加了一个硅胶件,以增强不锈钢包边圈的强度,但因为硅胶件比较软,在用力拉扯包边圈时就会松动,给用户不牢固的感觉,同时用户也担心胶硅是否会对人的建康有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机械强度大和实用性强的烹饪器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烹饪器具,包括本体和设于本体的开口处的包边,所述包边包括金属基层和设于金属基层表面的镀钛层或镀钛化合物层。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镀钛化合物层为钛或钛合金在惰性气体的辉光放电作用下与非金属气体形成的混合镀层。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基层的厚度为0.1mm-0.5mm,和/或所述镀钛层或镀钛合金层的厚度为1um-10um。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基层为不锈钢板。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烹饪器具为内锅,所述内锅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开口处设有翻边,所述包边设于所述翻边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包边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以及连接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连接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配合夹持在所述翻边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均呈弧形,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端部分别与翻边的上下表面相抵。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由铁质基材形成的锅本体和设于锅本体表面的搪瓷层。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锅本体包括锅底、锅身以及连接锅底和锅身的弧形过渡段,所述锅底和/或弧形过渡段的外表面设有凹槽和/或凸起。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机械强度大、外形美观和实用性强的电热锅,该电热锅包括锅体,并且在所述锅体内设有上述的内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金属基层的表面镀上镀钛层或镀钛化合物层以形成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包边,可以大大增加该包边的机械强度,同时也能够增加整个包边的耐腐蚀性能。本实用新型中包边设于本体的开口处后,一方面可以遮挡住本体的锋利边缘以防止割伤使用者;另一方面也可以遮挡住本体边缘的不良外观,同时整个包边机械强度大、耐腐蚀性能好,也能够提升整个烹饪器具的外观质量;除此之外,镀钛层和镀钛化合物层能够呈现出各种丰富的色彩,也能够进一步提升丰富烹饪器具的外观样式,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装配过程中包边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本体;11-翻边;12-锅身;13-弧形过渡段;14-锅底;20-包边;201-金属基层;202-镀钛化合物层;21-第一夹持部;22-连接部23-第二夹持部;30-凹槽;31-中心凹槽;32-边缘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九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779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