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硬铬电镀槽余热利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77074.0 | 申请日: | 2015-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52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 发明(设计)人: | 焦瑞明;张正;刘伟;潘立志;焦瑞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科德轧辊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5D17/00 | 分类号: | C25D17/00;C25D2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63305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镀 余热 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余热利用装置,具体是一种硬铬电镀槽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硬铬电镀的特点是:镀液温度高(60℃左右)、电流密度大、电流效率低,后两者造 成了硬铬电镀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镀液温度急剧上升。为了维持镀液温度稳定 在一定范围内,需要冷却设备对镀液进行降温处理。
大尺寸轴类零件进行硬铬电镀时,需要先将零件进行预热处理,使零件本身温度 与镀液温度相一致,然后再进行电镀。当零件温度过低时,会造成镀层与零件基体之间的结 合力不牢固,容易产生镀层脱落现象。
预热工艺是将零件浸入与镀液温度相同的除油液中,同时实现零件本身的升温和 除油处理。为了不对预热效果造成影响,除油后的水洗过程使用与镀液温度相近的热水进 行。同时,零件镀后清洗时,为了避免表面镀层的温度发生急剧变化并提高清洗效果,也要 使用与镀液温度相近的热水进行清洗。
清洗用水的加热一般由一套独立的加热系统来支撑。这就形成了,在镀铬槽余热 难以回收利用需要不断降温的同时,又要消耗新能耗不停的给清洗水加热的矛盾局面,造 成不必要的能耗损失。
现有的清洗水加热方案一般采取下列两种方式:
①在清洗水存储槽中设置电加温管及温控装置,维持温度的稳定。
②在清洗水存储槽中设置蒸汽管道及温控装置,维持温度的稳定。
综上,现有技术的缺点:
(1)能耗大。
(2)电镀余热难以回收利用,冷却设备工作负荷较大。
(3)清洗用水温控系统需要测温探头、电磁阀、电加热管等相关元件,温度控制的 实现过程过于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硬铬电镀槽余热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 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硬铬电镀槽余热利用装置,包括进水管路、增压泵、蛇形管、出水管路和电镀 槽,所述进水管路连接增压泵的输入端口,增压泵的输出端口连接蛇形管的入口,蛇形管的 出口连接出水管路,蛇形管固定设置在电镀槽的内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水管路分别连接镀后清洗阀门和除油清洗 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镀后清洗阀门的输出端连接喷淋水洗装置, 喷淋水洗装置安装在电镀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除油清洗阀门的输出端连接除油喷淋水洗装 置,所述除油喷淋水洗装置设置在清洗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电镀槽余热加热清洗用水,降低能耗。
(2)降低冷却设备的工作负荷。
(3)简化清洗用水的温控实现程序,降低故障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零件镀前清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水管路,2-增压泵,3-蛇形管,4-出水管路,5-立式电镀槽,6-液面,7-镀 后清洗阀门,8-镀后喷淋水洗装置,9-除油清洗阀门,10-清洗槽,11-除油喷淋水洗装置, 12-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硬铬电镀槽余热利用装置,包括进水管 路1、增压泵2、蛇形管3、出水管路4、电镀槽5、液面6、镀后清洗阀门7、喷淋水洗装置8、除油 清洗阀门9、清洗槽10、除油喷淋水洗装置11和零件12,所述进水管路1连接增压泵2的输入 端口,增压泵2的输出端口连接蛇形管3的入口,蛇形管3的出口连接出水管路4,低温的清洗 用水经增压泵2增压后,进入蛇形管3与高温溶液进行热交换,最后由出水管路4流出,此时, 出水温度与溶液温度接近一致,溶液的降温与清洗用水的加热同时完成,减少了能耗损失, 降低设备运转负荷,同时,省去了清洗用水的温控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科德轧辊有限公司,未经唐山科德轧辊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770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催化剂组合物
- 下一篇:燃气轮机燃烧系统冷却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