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76542.2 | 申请日: | 2015-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18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童华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2/26;H01M2/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张向琨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低碳保护的要求,动力电池有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 电动车和储能电站等领域应用最显著特点是模块化组装,即由很多个单体电 池组装成电池组,再将多个电池组串/并联组装成PACK。随着电池组应用的 迅猛发展,对电压采样的要求日趋严格,甚至要求做到对每个单体电池进行 电压或温度的采样,且制造工艺成本控制要求日趋严格,因此,可靠且结构 简单的制造要求也成为了产品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而目前线束隔离板的设计都是电压采样线、温度采样线分别与电池顶盖 的极柱焊接连接或螺纹连接,这些复杂的工艺不仅增加了电池组的制造成 本,同时这些工艺对料表面状态敏感、要求极高,给工艺品质控制的难度上 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 接装置,其能实现电池组间的快速连接,简化了电池组的装配工艺,提高了 产出效率,且降低了电池组的制造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装置,其包括电连接 单元。电连接单元包括:绝缘壳体、导电端子以及电压采样线缆组件。导电 端子设置于绝缘壳体内,用于电连接于电池顶盖的极柱;电压采样线缆组件 一端用于连接于外部的电压采样装置,而另一端穿入绝缘壳体并电连接于导 电端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装置中,绝缘壳体用于固定电压采样线缆组 件以避免接触不良带来的采样精度的影响;导电端子用于电连接电池顶盖的 极柱以实现电池组两不同单体电池极柱间的快速连接;电压采样线缆组件用 于电连接导电端子和外部的电压采样装置以对单体电池或电池组进行电压 采集,且装配工艺简单,提高了产出效率,并降低了电池组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装置未带有电压采样线缆组件和温度采 样线缆组件的两个电连接单元连接立体图;
图2是图1局部立体图,其中为了清楚可见,示出了各电连接单元的内 部结构;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装置带有电压采样线缆组件和温度采样 线缆组件的两个电连接单元连接立体图;
图4是图3局部立体图,其中为了清楚可见,示出了各电连接单元的内 部结构;
图5是图1的仰视图;
图6是沿图5中A-A线的剖视图;
图7是图4的仰视图;
图8是沿图7中B-B线的剖视图;
图9是图8的另一变形图;
图10是使用所述电连接装置的电池模组的连接示意图,其中电连接装 置的电连接单元为两个;
图11是使用所述电连接装置的电池模组的连接示意图,其中电连接装 置的电连接单元为一个。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电连接单元122电压采样侧导电连接部
11绝缘壳体123导电延伸部
111收容孔13电压采样线缆组件
112卡扣131导电连接件
113定位槽132电压采样线缆
114穿孔14温度采样线缆组件
115固定部141温度采样探测头
12导电端子142温度采样线缆
121极柱侧导电连接部2导电线缆
1211收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装置。
参照图1至图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装置包括电连接单元1。电 连接单元1包括:绝缘壳体11、导电端子12以及电压采样线缆组件13。导 电端子12设置于绝缘壳体11内,用于电连接于电池顶盖的极柱(未示出); 电压采样线缆组件13一端用于连接于外部的电压采样装置(未示出),而 另一端穿入绝缘壳体11并电连接于导电端子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765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极片卷料转移储存装置
- 下一篇:蓄电池隔板成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