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散热器和护风罩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76164.8 | 申请日: | 2015-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129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刘鸿志;尚晓虎;时云松;杨贤君;黄海岭;王景新;杨春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1/04 | 分类号: | B60K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江怀勤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器 护风罩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散热器和护风罩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散热器和护风罩作为车辆冷却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件,与冷却系统性能的优劣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前散热器和护风罩结构均较为类似,散热器和护风罩的连接方式基本上均是通过螺栓连接。随着整车功率越来越大,使得散热器的尺寸也越来越大,相应的护风罩的尺寸也相应增大,且护风罩的重量也相应增加,为了实现散热器与护风罩之间的固定,需要使用的螺栓也越来越多,这就导致散热器与护风罩之间的安装的劳动增加。
当前大多数散热器和护风罩的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图3的A处放大图。散热器侧板5与散热器1固定连接;散热器1和护风罩2通过螺栓4连接在一起,散热器支架3和散热器1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
现技术中,散热器和护风罩组合时使用8个螺栓进行连接,由于多孔之间的配合难度较大,装配时可能发生护风罩孔位和散热器孔位之间偏差较大。并且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同时对操作工人技术要求较高,如果风枪扭矩控制不好的话,容易造成螺栓打坏等问题。
由于受空间限制,护风罩的边缘一般设计与散热器外宽平齐,但制造误差控制不佳的情况下,护风罩的边缘容易超出散热器的外宽,在安装散热器支架时会导致散热器支架不能与散热器完好贴合。
当护风罩圆环直径大于底座宽度时,被护风罩自身挡住的螺栓很难使用风枪或者电动工具进行安装,十分不便。
售后维修时,由于中间部分的螺栓处于车架中间部分,不将散热器从车架上拆除很难拆卸护风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现散热器与护风罩的连接提出改进技术方案,通过本技术方案能够解决散热器和护风罩多孔位安装时出现的孔位偏差造成装配困难的问题及更换护风罩或散热器拆卸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散热器和护风罩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散热器左侧板、散热器右侧板及护风罩;
所述散热器左侧板固定于散热器的左侧;所述散热器右侧板固定于所述散热器的右侧;
所述护风罩分别与所述散热器左侧板及所述散热器右侧板固定连接;
在所述散热器左侧板与所述护风罩接触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卡爪;在所述散热器左侧板与所述护风罩接触的表面的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螺纹孔;
在所述散热器右侧板与所述护风罩接触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卡爪;在所述散热器右侧板与所述护风罩接触的表面的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螺纹孔;
在所述护风罩上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对应处设置有第一通孔;在所述护风罩上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相对应处设置有第二通孔;
所述护风罩通过所述第一卡爪与所述散热器左侧板卡接;所述护风罩通过所述第二卡爪与所述散热器右侧板卡接。
所述第一卡爪与所述第二卡爪的大小、形状及结构均相同。
所述第一卡爪为L型。
所述第一卡爪与所述第二卡爪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卡爪与所述散热器左侧板之间的开口距离大于所述护风罩的底座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散热器与护风罩连接结构,通过设置于散热器两侧的散热器侧板与护风罩之间通过卡接配合及螺钉连接,即在散热器侧板上设置有卡爪结构及螺纹孔,将护风罩的底座大部分通过卡爪卡接配合,仅在散热器侧板的上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解决散热器和护风罩多孔位安装时出现的孔位偏差造成装配困难的问题及更换护风罩或散热器拆卸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技术散热器与护风罩组合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A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散热器与护风罩连接结构主视图;
图6为图5的左视图;
图7为图5的俯视图;
图8为图7的B处放大图;
图9为散热器侧板与护风罩卡接配合示意图;
图10为卡爪与护风罩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散热器,2护风罩,3散热器支架,4螺栓,5散热器侧板,01散热器,02散热器左侧板,03散热器右侧板,04护风罩,021第一卡爪,031第二卡爪,041第一通孔,042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761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四路分粉器
- 下一篇:罩式退火炉用双向加热内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