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密集波长单纤三向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74315.6 | 申请日: | 2015-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79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余洪瑞;王启平;叶有杰;蒋有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腾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15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集 波长 单纤三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通讯技术领域中的一种光收发模块组件,尤其是涉及一种密集波长单纤三向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光纤网络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尤其是世界各地光纤接入FTTH(FiberToTheHome)项目逐步实施,以及点对点的数据传输,特别是三网合一的推进,以及下一代光纤到户网络(XGPON),市场上对于单纤三向组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尤其是某两个波长间隔很窄的的单纤三向组件。
比如XGPON标准里面的单纤三向,需要处理的波长为1270nm,1550nm和1577nm,相比原来GPON标准里的1310nm,1490nm和1550nm,波长间隔从原先的最窄60nm,变成最窄27nm。实际过渡带从原先的40nm,变成15nm,相应的技术难度成倍增加。
最简单结构的单纤三向光收发模块组件的原理,如图1所示,第一光信号和第二光信号通过光纤由公共端1进入光学组件,在光学组件中,第一滤光片51与光路呈45度角,光束经过第一滤光片51,第一光信号发生90度反射由第一光电探测器31接收;第二光信号由第一滤光片51透射后再经过第二滤光片52,然后第二光信号经第二滤光片52反射由第二光电探测器32接收。第一接收端31和第二接收端32为一种光探测器,用于光电转换,使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发射端2采用激光二极管,发射端2发出的第三光信号经过第二滤光片52和第一滤光片51透射进入公共端1。
在这种结构中,因为第一滤波片51和第二滤光片52必须是45°入射,实现不同波长的透射和反射,所以要满足应用要求,那么发射和接收端的三个波长间隔就必须足够宽,否则就会导致透射波长信号或者反射波长信号无法有效分开。当公共端输入的两个光信号的波长相隔很近时,第一滤光片51和第二滤光片52就无法将这两个相邻波长有效的分开。
当然在这种应用要求中,把传输的光信号转变为平行光束,可以将三个光信号有效的分开,但是这样的成本很高。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密集波长单纤三向组件可以通过较短的光程获得较高的耦合效率,解决了相邻波长的干扰和无法有效分开的困难,使得密集波长的单纤三向收发模块组件得以实现和有效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相邻波长的干扰和无法有效分开的密集波长单纤三向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密集波长单纤三向组件,包括发射端、第一接收端、第二接收端、输入输出端、第一滤光片、第二滤光片、第三滤光片;由输入输出端输入的第一光信号经第一滤光片和第二滤光片后由第一接收端的光电探测器接收;由输入输出端输入的第二光信号经第一滤光片、第二滤光片和第三滤光片后由第二接收端的光电探测器接收;由发射端的激光二极管发出的第三光信号经第一滤光片后由输入输出端的光纤接收;其中,所述第一光信号、第二光信号和第三光信号具有彼此不同的波长,且第一光信号和第二光信号的波长为相邻波长。
在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光信号的波长与第一光信号的波长和第二光信号的波长的波长间隔较宽。
在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光片为大角度滤光片,所述第二滤光片为小角度滤光片。
在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端的激光二极管发出的激光为单偏态的激光。
在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端、第一接收端、第二接收端可互换位置,即发射端可为接收端,第一、第二接收端可为发射端。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密集波长单纤三向组件可以通过较短的光程获得较高的耦合效率,解决了相邻波长的干扰和无法有效分开的困难,使得密集波长的单纤三向收发模块组件得以实现和有效使用;且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容易低成本实现的滤片,在最小的空间里,实现三波长光信号的分解和合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最简结构的一种单纤三向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密集波长单纤三向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中的另一种密集波长单纤三向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腾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州腾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743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结构的光缆分纤箱
- 下一篇:结合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