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港口工程抗震检测报警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73796.9 | 申请日: | 2015-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817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 发明(设计)人: | 吕海英;王荣;陈健;董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8B21/10 | 分类号: | G08B2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 地址: | 100027***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港口 工程 抗震 检测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震动报警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港口 工程抗震检测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据有关专家研究和近期现象表明,现在地球已逐渐进入了地震频繁期,地震对于我们 来说将会像日常生活中的刮风下雨一样。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也就是说, 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地震灾害十分严重,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 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由于地震很难准确 的预知,且发生时间随机,往往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地震严重危害人们群众 的生命财产安全,当地震发生时及时预警是减少危害的重要途径,专业报警器技术含量高、 专业性强、价格昂贵,因此很难普及。
综上所述,亟待有一种简单有效的地震报警装置的出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港口工程抗震检测报警装置,其能够有效的检测 地震以及其他强烈震动,以提高对港口的底面震感检测,以及对港口其他设施强烈震动的 检测。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港口工程抗震检测报警 装置,包括:
箱体,其包括自上向下排布的上箱体和下箱体;
检测装置,其设置在上箱体内,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永磁体,所述永磁体为一帽状结构, 所述帽状结构的顶部固设在所述上箱体的顶部;钢球,其吸附于所述永磁体的帽状结构内, 所述帽状结构的深度小于钢球的半径,帽状结构的开口直径大于钢球的直径;
隔板,其横置在所述上箱体和下箱体之间;以及
报警装置,其设置在所述下箱体内,所述报警装置包括弹簧按钮,其设置在所述隔板 中部,且,所述弹簧按钮的按压面朝向所述钢球设置;语音警报器,其与所述弹簧按钮电 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箱体的材质为环氧树脂。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上箱体和所述下箱体为矩形箱体,所述上箱体的高度与所述上 箱体的宽度的比例为大于2:1,所述下箱体和所述上箱体的宽度的比例为大于2:1。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下箱体的宽度与所述钢球的直径的比例为小于3:2。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弹簧按钮的按压面中部向所述下箱体方向凹陷。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弹簧按钮的按压面为圆形,且所述弹簧按钮的按压面的直径大 于钢球的直径。
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
底座,其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底部。
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
悬挂孔,其为长条矩形孔,所述悬挂孔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帽状结构与钢球相互吸附,使得钢球在膜状结构内悬挂,当箱体感受到较大震动后, 钢球会从帽状结构内掉落出来,由于重力和惯性的作用,钢球掉落在隔板中部的弹簧按钮 的按压面上,启动语音警报器发出警报;
箱体为环氧树脂,轻便硬质,可以满足箱体轻质,且保护箱体内装置安全的要求,可 以将其设置在底面上,也可以将其设置在必要的大型装置上;
上箱体的尺寸设置,能够保证钢球与弹簧按钮的按压面有一定距离,保证钢球掉落以 按压启动语音警报器发出警报,完成报警;
弹簧按钮的按压面中部向所述下箱体方向凹陷,能够限制钢球掉落在弹簧按钮的按压 面上,即使掉落在按压面的边沿,也会因为中部的凹陷使得钢球向按压面滚落,保证报警 装置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检测灵敏度高,试用范围广。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 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港口工程抗震检测报警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港口工程抗震检测报警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 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 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737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