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摇式光伏支架及光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73062.0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83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陈昊;张志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金达坂宏齐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20/30 | 分类号: | H02S20/3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024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摇式 支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摇式光伏支架及光伏系统。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 种技术。光伏发电的主要原理是半导体的光电效应。硅原子有4个电子,如果 在纯硅中掺入有5个电子的原子如磷原子,就成为带负电的N型半导体;若在 纯硅中掺入有3个电子的原子如硼原子,形成带正电的P型半导体。当P型和 N型结合在一起时,接触面就会形成电势差,成为太阳能电池。当太阳光照射 到P-N结后,空穴由N极区往P极区移动,电子由P极区向N极区移动,形 成电流。
光伏系统中的光伏支架,是光伏发电系统中为了摆放、安装、固定太阳能 面板设计的特殊的支架。为了使整个光伏发电系统得到最大功率输出,结合建 设地点的地理、气候及太阳能资源条件,将太阳能组件以一定的朝向,排列方 式及间距固定住的支撑结构。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光伏支架的角度是固定的,并不能适应季节环境的变 化做适应性的变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光伏支架角度的变化。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摇式光伏支架,包括手 摇绞车、钢丝绳、支架本体、固定支脚和升降支脚,所述固定支脚支撑连接于 所述支架本体固定端的下侧,所述升降支脚支撑连接于所述支架本体活动端的 下侧,且下端与外界固定,随着所述支架本体绕固定端转动,所述升降支脚实 现自身的升降,所述支架本体实现自身倾斜角度的变化;
所述手摇绞车通过收放连接其上的所述钢丝绳驱动所述升降支脚的升降或 所述支架本体的转动。
可选的,所述升降支脚包括至少两个折叠杆,折叠杆之间以及其中第一个 折叠杆与所述支架本体之间均通过螺栓结构旋转连接,且能够通过所述螺栓结 构实现相对位置的紧固。
可选的,所述钢丝绳一端缠绕于所述手摇绞车,另一端连接所述支架本体 的活动端,通过收放所述钢丝绳驱动所述支架本体的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升降 支脚实现升降。
可选的,所述支架本体的活动端设有连接环,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固定于 所述连接环。
可选的,所述手摇绞车位于靠近所述支架本体固定端的位置,所述支架本 体上设有引导件,所述钢丝绳在所述支架本体上沿着所述引导件布置,所述引 导件的两端分别靠近所述支架本体的固定端和活动端。
可选的,所述支架本体上设有引导轮,所述钢丝绳通过所述引导轮实现变 向。
可选的,所述的手摇式光伏支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升降支 脚固接,所述钢丝绳一端缠绕于所述手摇绞车,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件,通过 收放所述钢丝绳驱动所述升降支脚实现升降,进而驱动所述支架本体转动。
可选的,所述手摇绞车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支脚或支架本体。
可选的,所述手摇绞车带刹车功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系统,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摇式光伏支 架以及设于所述支架本体上的光伏板。
本实用新型在现有光伏支架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了手摇绞车和钢丝绳,并 把其中的支脚设计为升降支脚,通过手摇绞车的手摇动作,可以收放钢丝绳, 进而通过钢丝绳的伸缩拉着支架本体的活动端上下运动,进而改变支架本体的 倾斜角度,其下的升降支脚可随之发生升降,确定角度后,锁紧升降支脚,就 可固定支架本体的倾斜角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手摇式光伏支架及光伏系统;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升降支脚的示意图;
图中,1-支架本体;2-固定支脚;3-手摇绞车;4-引导轮;5-安装座;6-引 导件;7-升降支脚;71-折叠杆;72-螺栓结构;8-连接环;9-光伏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1和图2对本发明提供的手摇式光伏支架及光伏系统进行详 细的描述,其为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可以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改变本 发明精神和内容的范围内,能够对其进行修改和润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金达坂宏齐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金达坂宏齐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730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