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置端盖电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72604.2 | 申请日: | 2015-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787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 发明(设计)人: | 魏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5/04 | 分类号: | H02K5/04;H02K5/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置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内置端盖的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端盖一般是指轴向尺寸大于径向尺寸的电机两端的盖子,主 要作用是确定转子的轴的空间位置,需要与不同形式的轴承配合,通 过端盖连接到固定电机定子的外壳上,保证转子与定子的间隙。对于 紧凑型电机设计,传统的端盖设计会占据很大的轴向装配空间,给装 配空间设计带来一定的难度。近年来市场上出现的各种电机与负载或 者变速机构一体化的结构,要么使用传统的电机端盖,与负载一体化 装配,这样电机制造工艺不需要改变,成本较低;要么去除端盖,将 电机轴与负载或变速器轴一字连接,甚至一体成型,解决装配尺寸过 大的问题。事实上,在小型化模块化设计的要求下,将电机与负载或 变速器设计为一体化,轴、轴承共用将是未来电机驱动技术的发展趋 势。当前矛盾主要在于:一体轴或一字轴由于尺寸较长,电机转动时 产生的转动惯量会使电机轴发生径向惯性,其剪切应力使轴容易发生 损坏,尤其是在电机轴和负载/变速器轴相连接的部位。同时,传统 电机端盖装配时需要定位、紧固,至少需要8-10个坚固螺钉将其与机 壳固定,耗时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电机驱动系统集成化设计与电机尺寸的矛盾,本 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置端盖的电机,其内置端盖在起到传统端盖支撑 轴承作用的前提下,不会增加电机的轴向尺寸,同时巧妙的设计使电 机装配流程大大缩短,增加单位时间产量。
一种内置端盖的电机,包括端盖、机壳、电机轴、轴承,所述轴 承设置于所述端盖中心,所述电机轴通过所述轴承穿过所述电机端盖, 所述端盖与所述机壳通过止口过盈装配。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电机机壳与负载壳体连接并固定,于 所述端盖边缘处,电机内部一侧设置有第一止口,用于与所述电机机 壳配合;电机外部一侧设置有第二止口,用于与负载壳体配合。
进一步,所述端盖直径小于所述电机机壳外径,所述端盖直径小 于所述负载壳体外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机(接负载或者变速箱)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机端盖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电机端盖沿C-C’的剖面示意图。
1是电机机壳,2是负载或变速箱壳体,3是端盖本体,4是电机 定子,5是电机转子,6是电机轴,7是负载轴,8是轴承,31是第 一止口,32是第二止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形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来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的实施方式。在所有附图中对同一或类似的部分附加同一参照标记并 省略说明。
本实用新型内置端盖的电机,包括电机机壳1,电机定子4,电 机转子5,电机轴6,电机端盖本体3,其中电机端盖本体3中心设 置有轴承8,电机轴穿过轴承8,支撑电机转子5与电机定子4保持 一定距离。通常情况下,电机末端接负载。在车辆驱动领域,尤其是 混合动力车辆驱动领域,也有存在电机末端接变速器的情况,变速器 连接车辆驱动桥。无论应用于哪种领域,都可能遇到电机驱动系统模 块化设计的情况。以下的说明中“负载”代表与电机连接的电机的驱 动对象,或者变速器。本说明书附图1展示的是电机(接负载或者变 速箱)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电机机壳1和负载壳体2固定,使电机 与负载形成为一体,电机轴6与负载轴7通过花键相连接。应当尽量 减小该结构轴向的尺寸,以使电机转动时,动力以最短的距离传递至 负载。设置于端盖3中心的轴承8用于恰好支撑电机轴6末端以及负 载轴7顶端。
端盖3边缘设置有止口结构,与电机机壳1和负载机壳2配合。 具体地,端盖3边缘电机内部一侧设置有第一止口31,用于与电机 机壳1配合,相应的电机机壳位置设计有与第一止口31相配合的止 口;端盖3边缘电机外部一侧设置有第二止口,用于与负载壳体2配 合,相应的负载壳体2位置设计有与第二止口32相配合的止口。装 配时,端盖止口31、32与电机机壳1、负载壳体2采取过盈配合的 方式。考虑到轴向尺寸和密封性的设计,端盖3直径最好大于电机机 壳1内直径,小于电机机壳1外直径。而且,端盖3直径最好小于负 载壳体2外径。
以上以具体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但本实用新 型并不限于以上的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726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