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功补偿控制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72355.7 | 申请日: | 2015-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416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锦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3/18 | 分类号: | H02J3/18;H02H7/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56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功 补偿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电网辅助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电网的无功补偿控制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行各业对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压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适用于工频输配电系统中,用以提高功率因数,调整电网电压,降低线路损耗,充分发挥设备效率,改善供电质量。
高压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主要由电容器柜或钢架、电容器、电容器过负荷保护专用熔断器、放电装置(专用放电线圈或电压互感器),抑制涌流限制高次谐波的空芯电抗器和限制过电压的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及高压真空开关等设备组成。柜式装置中的电容器柜柜体采用静电喷塑新工艺,表面美观、牢靠;框架式装置采用表面热镀锌钢架。
由于配电网处于电网的末端,用户多为低压用户,许多用电器的功率因数很低,且不带补偿装置,这给电网带来很大的功率负担和额外线损,为了维护电力系统稳定、保证电能质量和安全运行,对电网末端变压器进行就地无功补偿很有必要。无功补偿控制器用以调整、平衡变电站网络的电压,提供功率因素,降低损耗,提高供电质量。
目前,由于电网三相电源的电力传输的过程中会由于外界的干扰造成电源缺相的问题,而电源缺相容易造成用电设备电压升高超过要求,用电设备烧坏如运行中电压互感器绝缘击穿等严重后果,而现有的无功补偿控制器对于三相电源的切除不能够快速反应,存在一定的延时,因此需要对此电路做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三相电源缺相检测并实现快速切除电容器无功补偿模块,实现自我保护的无功补偿控制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功补偿控制器,包括电容器模块具有三相电源补偿连接端,连接三相电源用以无功补偿,所述三相电源的A端、B端、C端分别串联有第一常闭继电器、第二常闭继电器、第三常闭继电器,所述第一常闭继电器、第二常闭继电器、第三常闭继电器耦接有检测驱动电路,所述检测驱动电路用以检测三相电源是否缺相,并在缺相时同时驱动所述第一常闭继电器、第二常闭继电器、第三常闭继电器同时动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常闭继电器、第二常闭继电器和第三常闭继电器的线圈相互并联,且一端连接电源,另一端受检测驱动电路控制导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检测驱动电路包括检测电路、判断电路和开关元件;
所述检测电路耦接于三相电源的A端、B端、C端,用以检测是否缺相,并输出检测信号;
所述判断电路包括比较器和基准调节单元,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耦接于检测电路的输出端,用以接收检测信号;
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耦接于基准调节单元用以接收基准阈值信号;
比较器的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所述开关元件耦接于比较器的输出端,用以接收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而导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光耦元件,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分别串联于三相电源的A端、B端、C端之后连接于同一节点,所述节点通过正向设置的第一二极管连接光耦元件的输入侧,在光耦元件的输入端上连接有反向设置的第二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三相电源的N端,光耦元件的输出端输出检测信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还并联有RC滤波电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对三相电源的A端、B端、C端进行检测,在发现电网中存在缺相的时候,电网有故障,通过检测驱动电路来同时控制第一常闭继电器、第二常闭继电器、第三常闭继电器的常闭触点断开,以实现快速响应检测信号,同时快速做出断开补偿设备电路,以实现对电容模块的保护,防止电压过高击穿电容器,使得整个电路的安全性能更高,同时补偿过程中使用寿命延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容器模块电路连接结构图;
图2为三个常闭继电器的线圈电路连接结构图;
图3为检测驱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锦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锦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723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