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利用炉具余热的电热水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72244.6 | 申请日: | 2015-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89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熊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熊磊 |
主分类号: | F24H1/20 | 分类号: | F24H1/20;F24H9/20;F24C1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泰合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1 | 代理人: | 孙恩源 |
地址: | 646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炉具 余热 电热水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水器装置。
背景技术
据一般估计,全国城市居民热水器拥有率已达70%以上,而电热水器占到全 部热水器的65%左右,电热水器已成为消费者的日常生活用品。目前乡镇农村大 多数采用电热水器,而采用电热水器则费用较高,很多农民朋友消费不起,单纯 电热水器热水使用前需要预热,使用热水需要花很长时间,冬天用热水很不方便。 同时,人们所使用的大部分炉具,其热利用率低于70%,尤其是中小城镇、乡 镇、农村广泛使用的炉具50%的热能大部分由炉体吸收或散发到空气中,而没 有充分利用,造成热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炉具热能浪费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炉具余热 的电热水器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利用炉具余热的电热水器装置,包括储水 器,储水器内设置有加热器,储水器连接有热水管和冷水管,还包括炉具和与储 水器连通的可与炉具进行热交换的循环加热装置。
所述循环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炉具内侧或外侧的循环导热管,循环导热管与 储水器之间通过循环进水管和循环出水管连通,循环进水管和循环出水管上各设 置有一截断阀。
所述循环出水管与储水器连通处水位低于循环进水管与储水器连通处水位, 循环出水管管径大于循环进水管管径。
所述循环进水管上设置有循环水泵,所述的循环出水管上设置有泄压阀。
所述的电热水器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循环水泵。
所述循环进水管或者循环出水管靠近炉具的一端设有温度传感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入电热水器的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有效利用了炉具余温余热,解决了普通电热水器 加热时间长,用热水困难的问题;电热水器的加热器可以单独工作,亦可与循环 中热装置共同工作,这样有机结合,缩短了使用温度较高热水等待时间,更好的 满足使用要求。通过使用此节能装置,可以让每户家庭每年节约用电2500kW.h 左右。只要使用炉具的时间段,即可以取暖,又可以随时使用热水,相得益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储水器,2-热水管,3-冷水管,4-截断阀,5-泄压阀,6-循环 进水管,7-循环出水管,8-温度传感器,9-炉具,10-循环导热管,11-控制器,12- 加热器,13-循环水泵。
图1中的虚线为电路控制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利用炉具余热的电热水器装置包括储水器1,储 水器1内设置有加热器12,储水器1连接有热水管2和冷水管3,还包括炉具9 和与储水器1连通的与炉具9进行热交换的循环加热装置。
如图1所示,循环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炉具9内侧或者外侧的循环导热管 10,循环导热管10与储水器1之间通过循环进水管6和循环出水管7连通,循 环进水管6和循环出水管7上各设置有一截断阀4。上述结构中,根据使用需求, 同时开启或关闭所述的截断阀4,实现对单独使用电热水器、单独使用炉具和组 合使用的模式转换。储水器1内储水由循环出水管7进入循环导热管10完成加 热,再由循环进水管6进入储水器1,有效利用了炉具余温余热。
为实现储水器1内水的循环,也可不使用循环水泵13,而是在安装时,注 意让所述循环出水管7与储水器1连通处水位低于循环进水管6与储水器1连通 处水位,循环出水管7管径大于循环进水管6管径。形成水位差,储水器1内储 水经循环出水管7流入循环导热管10加热,后经循环进水管6流回储水器1, 实现水自循环。所述循环进水管6上设置有循环水泵13,所述的循环出水管上 设置有泄压阀5。当储水器内储水的温度过高时,可以启动循环水泵13,并打开 泄压阀5,从而加快水流循环速度,储水器1内水加快流经泄压阀5完成泄压, 最终保持动态平衡,防止温度过高,循环系统气压过高引起的安全事故。
所述的电热水器还包括控制器11,所述控制器11用于控制循环水泵13,实 现自动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熊磊,未经熊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722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