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电站向量测量组合箱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71956.6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761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马艳;郝韩兵;杨军伟;戴先玉;吴航;宫建峰;陈滢滢;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滁州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25 | 分类号: | G01R19/25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上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5 | 代理人: | 胡东升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电站 向量 测量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站配件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变电站向量测量组合箱。
背景技术
智能变电站是采用先进、可靠、集成和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 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 检测等基本功能,同时,具备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和协同互 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需要定期进行向量测量,向量测量是指就地和远方各相电压电流测量值的 傅利叶变换量,现有向量测试设备是相位表和光数字信号分析仪。光数字信号分析仪可以 抓取光信号,在保护室保护装置后进行向量测试。
光数字信号分析仪安装在智能变电站内后,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损伤,但是由于智能 变电站一般都是自动、无人看守的,光数字信号分析仪长期缺乏维护,且没有专门的保护 装置,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测量操作方便,能避免外力侵 害的变电站向量测量组合箱。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变电站向量测量组合箱,包 括底板、两台光数字信号分析仪和保护罩,所述两台光数字信号分析仪间隔固定在所述底 板的上表面,所述两台光数字信号分析仪之间通过光缆线连接,所述保护罩罩在所述两台 光数字信号分析仪和光缆线之外并固定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所述保护罩上开有三个观测 口,所述三个观测口分别对应所述两台光数字信号分析仪和光缆线。
进一步的,所述光缆线外设有防护管,所述防护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两台光数字 信号分析仪上。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罩的内表面覆盖有聚氯乙烯膜。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罩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三个观测口分别通过透明板封闭。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罩的相对两侧分别固定有一个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由保护罩和底板围合形成一保护空间,光数字信号分析仪设置在其中, 可以保证光数字信号分析仪的不受外力(如动物啃食、重物磕碰)侵害,避免造成损伤, 可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和运行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设有两台光数字信号分析仪,分别用于测量就地和远方的各相电压电 流,而且两台光数字信号分析仪之间可以相互传递测量结果,方便比较和计算变换量,另 外,设置的观测口可以方便的观察光数字信号分析仪的读数,因此本实用新型测量操作更 加简单、方便。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易于制造,安装便捷,集测量、保护为一体,操作非 常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为:1底板、2光数字信号分析仪、3保护罩、4防护管、5观测 口、6透明板、7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变电站向量测量组合箱,包括底板1、两台光数字信号分析仪 2和保护罩3,所述两台光数字信号分析仪2间隔固定在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所述两台 光数字信号分析仪2之间通过光缆线连接,所述保护罩3罩在所述两台光数字信号分析仪 2和光缆线之外并固定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所述保护罩3上开有三个观测口5,所述三 个观测口5分别对应所述两台光数字信号分析仪2和光缆线。
设置观测口5可以更加方便的观测保护罩3内设备的工作和连接情况,并且方便观测 设备有无损害。保护罩3可以是呈长方体形、拱门形,具体形状不限,只要能形成一保护 空间即可。
本实施例中,所述光缆线外设有防护管4,所述防护管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两台 光数字信号分析仪2上。光缆线用于两台光数字信号分析仪的信号传输,即相互传递测量 结果,从而方便比较和计算变换量。两台智能设备(光数字信号分析仪)之间传递数据是 本领域所公知的技术,在此不做详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罩3的内表面覆盖有聚氯乙烯膜。聚氯乙烯膜具有防水、耐腐 蚀的优点,在保护罩3的内表面覆盖有聚氯乙烯膜可以进一步防止雨水渗入,从而保护内 部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滁州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滁州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719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