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移动的固定式液压升降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71308.0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30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袁晓新;袁永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康鼎升降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7/08 | 分类号: | B66F7/08;B66F7/2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15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移动 固定 液压 升降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移动的固定式液压升降机。
背景技术
目前,液压升降机以其行程几乎不受限制,负载能力强,在很多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固定式液压升降机的移动,其常见的采用叉车或吊机将其移动至需要的位置,但是,固定式液压升降机上既没有叉车孔,也没有吊机挂扣孔,十分不方便操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便于移动的固定式液压升降机,结构简单,实施方便,且安全性能高,也十分的实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于移动的固定式液压升降机,其包括底座;承载平台;位于底座两侧呈内外交叉设置的支撑臂;驱动支撑臂相对展开或收拢的驱动机构,其中在底座的四角分别设有限位立柱,当液压升降机处于最低状态时,承载平台架设在限位立柱上,且在限位立柱上分别设有连接孔;在承载平台与之对应的四角也设有能够与连接孔相螺纹连接的连接头,该连接头上设有便于将液压升降机吊起或转移的挂扣孔,固定式液压升降机还包括沿着底座的周边向上延伸的围栏板。
优选地,当液压升降机处于最低状态时围栏板抵触在所述承载平台底部的周边,将承载平台与所述底座的空隙闭合。该围栏板的设置主要是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支撑臂包括自中部内外交叉且相转动连接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该第一支臂下端部转动地设置在底座上、上端部滑动地设置在承载平台的底部;第二支臂下端部滑动地设置在底座上、上端部转动地设在承载平台的底部。
进一步的,液压升降机还包括用于将两侧第二支臂下端部同步连接的第一支杆、用于将两侧第一支臂中上部同步连接的第二支杆,驱动机构包括两端部分别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上的液压油缸、以及设置在底座上且位于两侧支撑臂之间的液压泵站。
优选地,分别在底座和承载平台上设有滑轨,第一支臂上端部和第二支臂下端部分别滑动地设置在滑轨上。便于承载平台稳定的升降。
进一步的,在第一支臂上端部和第二支臂下端部分别安装有能够滚动在滑轨上的滚轮。
此外,液压油缸有两个,且并排设置;液压升降机还包括设置在位于两侧的第二支臂之间并用于支撑液压油缸的撑板;以及分别横设在两侧的第一支臂之间和第二支臂之间的加强杆,其中在撑板上还设有用于避让液压油缸的缺口。
上述的液压升降机还包括沿着承载平台的周向、并设置在承载平台底面的安全保护系统,该安全保护系统包括沿着承载平台的周向设置的定位条、将定位条封闭在承载平台底部且内部具有空腔的柔性护套、沿着柔性护套的周向并位于柔性护套内部的接触条、以及传感器和处理器,其中接触条与定位条之间存在间隙,处理器与驱动机构相连通,当柔性护套受到外力后,接触条随着柔性护套形变与定位条接触,传感器接收到信息后并将信息传送至处理器,驱动机构立即停止工作。
优选地,接触条与定位条平行设置。不容易出现误操作。
优选地,接触条位于柔性护套的中下部,且两侧与空腔侧壁固定连接。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由挂扣孔的设置,便于升降机的移动,同时又能保证承载平台和底座之间更加的稳固,结构简单,实施方便,且安全性能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液压升降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液压升降机的剖视示意图(处于最高状态);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液压升降机的剖视示意图(处于最低状态);
图4为图2中撑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液压升降机的安全保护系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1、底座;2、承载平台;3、支撑臂;31、第一支臂;32、第二支臂;4、驱动机构;40、液压油缸;41、液压泵站;5、第一支杆;6、第二支杆;7、安全保护系统;70、定位条;71、柔性护套;72、接触条;8、限位立柱;80、连接孔;9、连接头;90、挂扣孔;10、撑板;11、加强杆;12、围栏板;a、滑轨;b、滚轮;c、空腔;d、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康鼎升降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康鼎升降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713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立柱弯道双伸位堆垛机
- 下一篇:醇裂解制氢氢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