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拖车钩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70924.4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494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敬亚杰;徐波;张康;任翠肖;孟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D1/04 | 分类号: | B60D1/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 代理人: | 谭琳娜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拖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拖车钩。本实用 新型还涉及一种装设有该汽车拖车钩的汽车。
背景技术
为增加汽车的实用性,很多汽车上都安装有拖车钩,目前使用的拖车钩主 要分为挂钩部和固定部,挂钩部用于连接拖车工具,固定部与车身地板或车架 连接。挂钩部一般也呈三角形,在其上有一个长圆孔,拖车绳或拖车杆等拖车 工具即穿过该长圆孔以进行牵引。固定部上则一般设置有至少一个螺栓孔,以 与后地板或车架纵梁进行连接。现有的拖车钩结构虽然能够用于拖车牵引作业, 但拖车钩结构普遍存在强度及刚度较小的问题,从而会制约拖车钩的使用范围。 而且现有拖车钩结构的拖曳范围也较小,使得在拖曳时拖车工具会与周边车身 部件发生干涉,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拖车钩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汽车拖车钩,以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 的不足,并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拖车钩,连接设于车身纵梁上,该汽车拖车钩包括由相固连的固 定部和挂钩部构成的拖车钩本体,所述固定部与车身纵梁固连,在所述挂钩部 上靠近其自由端设有挂钩孔,所述固定部与挂钩部间的夹角为120°~160°。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与挂钩部间的夹角为138.5°。
进一步的,在所述固定部与车身纵梁相接的一端形成有翻边。
进一步的,于所述拖车钩本体的一侧固连有匹配拖车钩本体的本体加强板, 所述本体加强板与车身纵梁固连,所述挂钩孔延及本体加强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连接于车身纵梁的底部,在所述本体加强板靠近于 固定部的一端固连有延长板,所述延长板固连于车身纵梁的侧部。
进一步的,在所述挂钩孔中插装有拖钩管体。
进一步的,所述拖钩管体的内径不小于25mm。
进一步的,所述拖钩管体的长度为15mm~20mm。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拖车钩,通过使固定部与挂钩部间的夹角为 120°~160°,可使拖车钩整体上呈一“L”形结构,从而能够在进行拖曳时, 使拖车工具与周边车身部件间具有较大的间隙,以此可避免拖车工具与车身部 件发生干涉,而保证汽车拖车钩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2)固定部与挂钩部的夹角为138.5°,拖车钩的使用效果尤佳。
(3)固定部与车身纵梁相接的一端形成有翻边,可使得固定部与车身纵梁 相接的一端呈盒状结构,从而能够提供固定部与车身纵梁的连接强度。
(4)设置本体加强板可提高拖车钩的结构强度,以及拖车钩与车身纵梁的 连接强度。
(5)设置延长板,并使延长板连接于车身纵梁的侧部,在提高的连接强度 的同时,也可分散应力,从而可保证拖车钩与车身纵梁连接的可靠性。
(6)在挂钩孔中设置拖钩管体,并对拖钩管体结构尺寸的设置,可避免拖 车工具与拖车钩接触部位易出现的疲劳失效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包括带有车身纵梁的车身,在 所述车身纵梁上连接有如上所述的汽车拖车钩。
本汽车和汽车拖车钩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 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 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汽车拖车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拖车钩本体,2-本体加强板,3-拖钩管体,11-固定部,12-挂钩部,13- 翻边,21-延长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 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709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