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高阶分段式线性恒流的可调光直下式面板灯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70910.2 | 申请日: | 2015-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557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 发明(设计)人: | 葛群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塞勒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7/10;F21V29/503;F21V23/00;H05B33/08;F21Y115/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12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高阶分 段式 线性 调光 直下式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高阶分段式线性恒流的可调光直下式面板灯,属于面板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当今全球大力提倡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LED灯由于耗能低,节能环保的优点,逐步用于替换传统的白炽灯,成为替换传统光源的新光源。LED作为一种新兴的节能环保型光源,已经广泛应用于照明领域,比如,家用的吊灯、天花灯、筒灯等等常用灯。
目前,在办公和商用照明领域以传统的荧光灯管格栅灯为主,部分采用LED日光灯光源的格栅灯,此类灯具发光效率低,发光不均匀,发光角度小;LED面板灯发光效率高、光线柔和,但是采用外置隔离电源成本较高,电源效率较低;采用侧面入光方式,需要导光板,成本较高,光源的损失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成本低、电源效率高的基于高阶分段式线性恒流的可调光直下式面板灯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高阶分段式线性恒流的可调光直下式面板灯,包括后盖板、导热矽胶和扩散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灯架、LED灯板和调光模块,所述灯架包括四条框条和转角件,所述框条为内里镂空的塑料件,且框条两端设有卡位孔,所述转角件两垂直面设有与卡位孔高度相当的凸起块,且凸起块上设有与卡位孔配合的卡扣;所述LED灯板包括多个LED灯珠和面板,所述LED灯珠和调光模块通过导热矽胶粘接在所述面板上;所述调光模块一端连接家用交流电源,另一端连接LED灯珠,控制LED灯珠的发光数量;所述LED灯板通过导热矽胶粘接在后盖板上;所述后盖板和扩散板分别安装在四条框条的上下端,由所述转角件固定连接框条。
将灯架分为四条框条和转角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更换框条的长短来变换灯架的大小,有效地提高了灯架及整个面板灯的通用性;同时,框条材质为塑料,既减轻了灯架的重量,减少了生产成本,又避免了电性上隐存的危险性。
框条两端的卡位孔各为两个,且呈上下分布,能够有效地分散和平衡连接时产生的力,延长卡扣的使用寿命。
LED灯珠为0.2W2835灯珠。
调光模块包括整流电路和调光电路,所述整流电路包括保险丝F1;电阻R1、R2和R3;可调电阻VR1;电感L1和L2;电容C1和C2;桥式整流器MB6F;所述调光电路包括电阻:R4、R5和R6;电容C3;线性恒流驱动芯片SDS3108PN0S16:U1;所述LED灯珠为138颗发光二极管,分别标号为D1—D138,和1颗双二极管DD;所述F1一端与家用交流电源火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C1的一端连接,C1的另一端与家用交流电源零线连接;所述R1一端与F1的另一端连接,R1的另一端与所述MB6F的1号AC管脚连接,MB6F的3号AC管脚通过所述R2与家用交流电源零线连接;所述L1与R1并联,所述L2与R2并联;所述VR1一端与所述MB6F的1号AC管脚连接,另一端与MB6F的3号AC管脚连接;所述MB6F的2号V+管脚通过R3与所述U1的VAC管脚连接,MB6F的4号V-管脚接地;所述C2的一端与U1的VAC管脚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R4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U1的CS2管脚连接;所述C3一端与U1的VDD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U1的CS1管脚通过所述R6接地,VAC管脚通过所述R5与RT1管脚连接,GND管脚接地;所述D1、D2和D3正负极依次连接,D1的正极与U1的RT管脚连接,D3的负极与U1的P1管脚连接;所述D4、D5、D6、D7、D8和D9正负极依次连接,D4的正极与U1的P1管脚连接,所述D9的负极与U1的P2管脚连接;所述D10至D21正负极依次连接,D10的正极与U1的P2管脚连接,D21的负极与U1的P3管脚连接;所述D22至D45正负极依次连接,D22的正极与U1的P3管脚连接,D45的负极与U1的N1管脚连接,所述D46至D69与D22至D45依次逐个对应并联;所述D70、D71和D72正负极依次连接,D70的正极与U1的VAC2管脚连接,D72的负极与U1的P4管脚连接;所述D73至D78正负极依次连接,D73的正极与U1的P4管脚连接,D78的负极与U1的P5管脚连接;所述D79至D90正负极依次连接,D79的正极与U1的P5管脚连接,D90的负极与U1的P6管脚连接;所述D91至D114正负极依次连接,D91的正极与U1的P6管脚连接,D114的负极与U1的N2管脚连接,所述D115至D138与D91至D114依次逐个对应并联;所述DD的正极与U1的N1管脚连接,负极与U1的VAC2管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塞勒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塞勒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709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