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页岩气压裂返排液深度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69268.6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33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操卫平;柴苗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明日新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页岩 气压 裂返排液 深度 处理 系统 | ||
1.一种页岩气压裂返排液深度处理系统,包括臭氧氧化系统和曝气生物滤池系统,其 特征在于:臭氧氧化系统包括臭氧发生器、臭氧氧化塔、废水收集池I和废水收集池II;曝气 生物滤池系统包括生物滤池I和生物滤池II;所述臭氧氧化塔的底部设有与废水收集池I连 通的进水管和与臭氧发生器连通的进气管,臭氧氧化塔的底部设有承托层,进水管通过承 托层均匀布水;承托层上方设有排渣口,臭氧氧化塔的上部设有填料进口,臭氧氧化塔的中 部设有填料区、曝气竖管和多层曝气横管,曝气竖管垂直穿过多层曝气横管,填料区位于相 邻两曝气横管之间;在填料区上方的臭氧氧化塔上设有出水管,出水管与废水收集池II相 连,废水收集池II与生物滤池I的滤池进水管相连;生物滤池I的滤池进水管设于其底部,生 物滤池I的顶部和生物滤池II的底部通过滤池出水管相连;生物滤池I和生物滤池II的底部 均设有滤池承托层,滤池进水管通过承托层均匀布水,滤池承托层的上面设有生物填料区; 生物滤池I的中部设有滤池曝气横管,生物滤池I的生物填料区分别位于滤池曝气横管的上 下两侧;生物滤池II内设有滤池曝气竖管和数层滤池曝气横管,滤池曝气竖管垂直穿过数 层滤池曝气横管,生物填料区位于相邻两滤池曝气横管之间;在生物滤池II的上方设有与 回用水收集池相连的滤池出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页岩气压裂返排液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臭氧氧化 塔为封闭式的圆柱体,其顶部为弧形,臭氧氧化塔的顶部设有与臭氧破坏器相连的尾气排 放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页岩气压裂返排液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臭氧氧化 塔的进气管位于承托层顶部、填料层底部,与底层的曝气横管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页岩气压裂返排液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反应塔填 料层位于承托层至出水管之间,且低于出水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页岩气压裂返排液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臭氧氧化 塔内设有4层曝气横管,曝气横管上设有曝气孔,且在曝气孔中内置不锈钢筛网,各层曝气 横管由2条开孔管呈十字形组成,由曝气竖管连接,连接处为十字交叉,4层曝气横管的曝气 孔数自下而上比例为6:3: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页岩气压裂返排液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生物滤池 I和生物滤池II的反应塔主体均为四方柱体,且上部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页岩气压裂返排液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生物滤池 I的滤池曝气管位于生物滤池I的生物填料层中部,该滤池曝气管上设有曝气孔,且其中内 置不锈钢筛网;生物滤池II设有4层滤池曝气横管,滤池曝气横管设有曝气孔,且其中内置 不锈钢筛网,各层滤池曝气横管由2条开孔管呈十字形组成,由滤池曝气竖管连接,连接处 为十字交叉,4层曝气横管的曝气孔数自下而上比例为6:3:2: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页岩气压裂返排液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生物滤池 I滤池曝气管以下的生物填料区为厌氧段,以上为好氧段。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页岩气压裂返排液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生物滤池 I的滤池进水管位于生物滤池I的滤池承托层的底部,且与臭氧氧化系统的出水管相连;生 物滤池II的滤池进水管位于生物滤池II的滤池承托层的底部,且与生物滤池I的滤池出水 管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页岩气压裂返排液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生物滤 池I和生物滤池II的滤池出水管为反冲洗出水管,分别位于各自池体上部,且低于出水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明日新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明日新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6926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使用移动终端的数据通信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发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