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生物驱油固体激活剂现场注入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68674.0 | 申请日: | 2015-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06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涛;曹功泽;巴燕;徐登霆;冯云;谭晓明;段传慧;汪刚岳;赵凤敏;宋永亭;曹嫣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22 | 分类号: | E21B4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郭官厚 |
地址: | 山东省东营***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固体 激活剂 现场 注入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工业的采油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微生物驱油固体激活剂注入 的装置,适用于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中。
二、背景技术
微生物驱油是通过注水井向油藏注入经筛选的驱油功能菌和/或激活剂,利用 驱油功能菌的生物活动或代谢产物(生物表面活性剂、生物多糖、有机酸、有机 溶剂和生物气等)在油藏中与原油作用,达到改善流体渗流特征,提高原油产量 和采收率。随着该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微生物激活剂体系的不断研究与进步,固 体类激活剂体系在现场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因此设计必要的现场注入流程及 装置,特别是适用于现场固体激活剂注入的流程及装置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经过专利和文献查新检索,专利名称为“微生物驱油的现场生产注入装置”, 专利号为“ZL03214578.0”的专利介绍了一种具有配料设施、射流泵、菌液生产 罐和注入泵的装置,该装置能进行现场生产菌液、配制激活剂,并能够将其注入 地层。但是该装置仅能注入菌液和液体激活剂,不能实现现场固体激活剂的实时 溶液配制和注入,同时上述装置的自动化程度较低。专利名称为“一种用于微生物 驱油的注剂及空气现场注入装置”,专利号为“ZL201320816141.1”的实用新型专利 公开了一种微生物驱油地面激活剂及空气的注入装置,该装置能够实现激活剂及 空气的注入,但是该装置只能实现液体激活剂配制完成以后的注入,而不能实现 固体激活剂现场的配制注入。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微生物驱油固体激活剂现 场注入的装置,该装置具有注入工艺简单、成本低、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 且能实现固体激活剂的现场配制及注入。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微生物驱油固体激活剂现场注入的装置,包括固体激活剂 配制部分、激活剂缓冲部分、注剂注入部分、自动控制部分、高压阀门和高压管 线。
所述的固体激活剂配制部分由进料池、搅拌池、搅拌电机、搅拌桨、过滤器 和上料泵组成;其中进料池为漏斗状结构,其顶部半径为20~30cm,底部半径为 3~5cm,位于来水干线和搅拌池之间;搅拌池为圆柱形结构,其容积为5~8m3, 搅拌电机位于搅拌池正上方,搅拌桨为叶片式,其位于搅拌池内部距离搅拌池底 部距离为50~80cm;搅拌池出口管线上依次安装过滤器和上料泵,上料泵的出口 与激活剂缓存部分连接。
所述的激活剂缓冲部分由储液罐、进料口、排污口和出料口组成,其中储液 罐容积为30~50m3,进料口位于储液罐的右侧壁距离罐顶的距离为30~50cm, 排污口位于储液罐的右侧壁距离罐底的距离为10~20cm,出料口位于储液罐的左 侧壁距离罐底的距离为10~20cm。
所述的注剂注入部分由注入泵、流量计、安全阀和压力表组成;其中注入泵 入口与储液罐的出料口通过高压管线相连接,注入泵出口的高压管线依次安装有 流量计、安全阀和压力表,并与注水井组相连接。
所述的自动控制部分分别控制搅拌电机、上料泵和注入泵。
所述的搅拌电机搅拌速率为100~1000rpm,上料泵和注入泵的排量分别为 2~3m3/h和4~5m3/h。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适用于微生物驱油现场实施过程中的固体激活剂实时配制及注 入;
2、能够实现固体类激活剂体系的现场配置和注入,避免了长途运输对激活剂 的影响,节省了成本;
3、自动化程度高,安全可靠,能够实现自动化运行操作。
四、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附图1,一种微生物驱油固体激活剂现场注入的装置,包括固体激活剂 配制部分1、激活剂缓冲部分2、注剂注入部分3、自动控制部分4、高压阀门和 高压管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686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化性组合物、滤色器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 下一篇: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卡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