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热片及显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68427.0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240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刘源;张文庆;张涛涛;李锋;林树茂;李志成;李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34 | 分类号: | H05B3/34;H05B3/10;H05B3/12;G02F1/1333;G09F9/33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邓义华;陈卫 |
地址: | 516600 广东省汕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显示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片及显示器。
背景技术
通常液晶显示器在摄氏零度以下响应速度很慢,当温度低于0℃时,液晶材料将变得粘滞,响应速度变慢,动态图像出现拖尾现象甚至不能显示。若温度过低,液晶态就会消失,变成晶体,导致液晶显示器无法正常显示。当环境温度低于零下二十度时,组成LED显示屏的各种材料因其热膨胀系数不同,在温度变化时,其物理尺寸变化不一致,致使LED显示屏容易出现大缝隙或各组件之间挤压凸起甚至爆裂,造成LED显示屏防水防尘失效以及明星的马赛克现象。这对于野外作业环境、特别是寒冷地区的用户来说,问题更加突出。为解决上述问题,通常采用在显示器中设置加热片,利用加热片使显示器内部保持一定的温度。
现有的加热片一般包括基膜、覆盖在基膜上的导电薄膜、设置在导电薄膜两侧导电电极,两侧的导电电极各自连接PIN或者FPC,这种结构会增加显示器线路连接的复杂程度,造成显示器制造或者维修上的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片,包括基膜和导电薄膜,所述导电薄膜涂覆在基膜上,所述基膜的两侧边缘上各自设置有“L”型导电电极,两侧“L”型导电电极的长边与导电薄膜两侧边缘连接,两侧“L”型导电电极的短边与同一FPC连接。该加热片可以优化显示器的线路连接,减小加热片在显示器内所占的空间。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该加热片的显示器。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加热片,包括基膜和导电薄膜,所述导电薄膜涂覆在基膜上,所述导电薄膜的两侧边缘上各自设置有“L”型导电电极,两侧“L”型导电电极的短边与同一FPC连接,两侧“L”型导电电极的长边与导电薄膜两侧各自连接。
进一步地,两侧“L”型导电电极的长边大部分设置于导电薄膜上且与导电薄膜的两侧边缘连接,短边设置于基膜上并连接同一FPC。
进一步地,所述基膜具有相对的两长边和两短边。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薄膜的面积小于基膜的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基膜为柔性高透材料,可以是PET或者PC。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薄膜为低电阻材料,可以是ITO或者纳米银。
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层和背光源,所述液晶显示层和背光源之间或者所述液晶显示层远离背光源的一侧设置有上述的加热片。
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源包括依次从下往上设置的反射膜、导光板、扩散膜、下增光膜和上增光膜。
进一步地,所述液晶显示层包括依次从下往上设置的下偏光片、第一基板、液晶材料层、第二基板和上偏光片。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片设置在上增光膜远离下增光膜的一侧,或者设置在下偏光片远离第一基板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液晶显示层远离背光源的一侧还设置有触摸屏,所述加热片设置在液晶显示层和触控屏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片连接有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为热敏电阻。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器设定一电流值,当热敏电阻产生的电流大小低于或者超过设定的电流值时,加热片开始或者停止工作。
一种LED显示器,包括触控屏、LED显示模组以及上述的加热片,所述加热片设置在触控屏和LED显示模组之间,所述加热片连接有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加热片在基膜的两侧各设置有“L”型的导电电极,两侧“L”型导电电极的短边与同一FPC连接,两侧“L”型导电电极的长边与导电薄膜两侧各自连接,可以优化显示器的线路连接,减小加热片在显示器内所占的空间大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片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片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晶显示器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晶显示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晶显示器又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ED显示器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684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