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离子交换膜针孔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67409.0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26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肖恭鑫;叶德强;王雨军;郑玉明;胡启峰;赵霆;朱兴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4 | 分类号: | G01M3/04 |
代理公司: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专利中心 11028 | 代理人: | 范威;李子健 |
地址: | 737103***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子交换 针孔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氯碱化工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子交换膜针孔检测的简易装 置。
背景技术
在氯碱化工生产中,电解盐水用离子膜的运行寿命是衡量离子膜装置运行好坏的 重要标准,也是离子膜法制碱效益好坏的主要衡量指标。但工业用的离子交换膜都源于进 口,且制膜技术主要掌握于国外少数大公司,使得离子膜价格较为昂贵。为有效重复使用离 子膜,降低生产成本,在工业实际应用中需对部分损坏的离子膜进行针孔检测且二次修补 后以循环利用。
目前,已损坏的离子膜针孔测试大多在一个离子膜针孔检查平台上进行,即将一 张均匀分布有阴离子表面活性溶液且尺寸稍大于离子膜的海绵放置在检查平台上,再将有 针孔的膜阴极侧向下平铺在海绵上,通过压辊等压件在膜表面逐一滚压或挤压,观察是否 出现泡沫以确认针孔位置并标记。但此种操作方式劳动强度高,且离子膜针孔检测也不彻 底,达不到预期的针孔测试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已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解决因离子膜针孔检测不彻 底影响二次利用,且又能降低人员劳动强度的一种离子交换膜针孔检测的简易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离子交换膜针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平台(1),在 所述检测平台上面设置两个相互平行的管状的卷筒(2、3),在所述两卷筒之间的上方设有 空气喷射管(4),以及设置在所述空气喷射管正上方的液体喷淋管(5);所述空气喷射管(4) 的上面开有沿管长度方向的出气缝隙(6),所述液体喷淋管的下面开有沿管长度方向均匀 分布的出液孔(7)。
根据上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检测平台侧面的储液 箱(8),以及泵(9);所述储液箱的底部设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与泵的进液口通过管道(10) 连接,所述泵的出液口与液体喷淋管的进液端通过管道(11)连接。
根据上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10)上设有阀门(12)。
根据上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筒(3)的一端设有转动手柄(13)。
根据上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筒(2、3)、空气喷射管(4)、液体喷淋管(5)、 管道(10)以及管道(11)均为PVC材质。
根据上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喷射管(4)位于两卷筒(2、3)之间的上方 500mm处。
根据上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喷射管(4)上面的出气缝隙为1mm宽。
根据上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喷淋管(5)下面的出液孔为Φ2mm,两孔间 距1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子交换膜针孔检测装置, 设计简单,适用范围广,操作方便,能大大降低人员劳动强度,同时对针孔检测更为彻底,适 用于使用到离子膜的各领域中膜的针孔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离子交换膜针孔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平台1,在检测平台上面设置 两个相互平行的管状的卷筒2和卷筒3,卷筒3的一端设有转动手柄13,在两卷筒之间的上方 500mm处设有空气喷射管4,以及设置在空气喷射管正上方的液体喷淋管5;空气喷射管的上 面开有沿管长度方向的1mm宽的出气缝隙6,液体喷淋管的下面开有沿管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的Φ2mm出液孔7,两孔间距1cm。
优选,在检测平台侧面设置储液箱8,以及泵9;储液箱的底部设有排液口,储液箱 的排液口与泵的进液口通过管道10连接,泵的出液口与液体喷淋管的进液端通过管道11连 接,管道10上设有阀门12,通过储液箱回收从液体喷淋管喷出的液体,通过泵将回收液输送 给液体喷淋管循环利用。
优选,卷筒(2、3)、空气喷射管4、液体喷淋管5、管道(10)以及管道(11)均为PVC材 质。
当需要检测已损坏的离子膜针孔时,只需将已损坏的离子膜卷在卷筒2上,让离子 膜一端绕过空气喷射管4的管顶部的1mm出气缝隙后,再卷到管状卷筒3上。通过转动卷筒3 的手柄13,缓慢移动离子膜。在离子膜移动过程中,不断向空气喷射管4中补充空气,使空气 能不断从1mm出气缝隙喷向离子膜,同时从液体喷淋管5底部对离子膜表面喷洒液体,让离 子膜一直保持充分湿润。喷洒出的液体流到检测平台上,自流回收到储液箱8中,通过底部 设置的泵9输送到液体喷淋管5中循环利用。当离子膜某处存在针孔时,在空气、液体共存 下,就会有泡沫出现,逐一对泡沫位置进行标记即可,便于后续进行二次修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674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