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水消雾横流式冷却塔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65967.3 | 申请日: | 2015-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75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贺颂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览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C1/04 | 分类号: | F28C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胡拥军 |
地址: | 51045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水 消雾横流式 冷却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塔,尤其涉及节水消雾横流式冷却塔。
背景技术
在已建电厂、石油化工、造纸、冶金等行业项目中,绝大多数循 环冷却水系统采用开式系统,主要设备为传统的湿式冷却塔。该类型 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补充水在全厂新鲜水消耗中所占比例高达60%以 上。一个大型的钢铁公司,或者一个大型的化工企业如40亿m3/a煤 制天然气项目,其循环水冷却塔的规模大约为20万m3/h,其补水量 为2%左右。在项目正常开车期间,每2天冷却塔向空气中排放的水 蒸气大约为15万吨,形成雾。
传统横流式冷却塔,布水系统和填料系统是相互连通的,需要冷 却的热水经过布水系统自上而下喷淋进入填料,形成水膜或水滴。外 界干冷空气水平进入填料,与水膜或水滴进行热交换,空气被加热和 加湿,以高温高湿接近饱和的状态从塔顶排出塔外。在早晚温度较低、 雨季、冬季和湿度较大的季节,出塔湿热空气的露点明显高于外界空 气温度,排出塔外时冷凝而产生很多水珠,产生了白雾;造成下风向 地区的湿度上升,白雾落在地面造成冷却塔周围路面湿滑,影响工作 人员的正常的巡检;冬季在严寒地区形成结冰,对于附近高压线、设 备和建筑也有不良的影响,例如结冰和短路等。传统横流式冷却塔工 作时靠蒸发带走热量,再由风机或者高大的风筒产生抽力排出塔外。 因此在冷却塔运行过程中,大量的水被蒸发消耗,需要不断的补充大 量的新鲜水,耗费的水资源较多。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节水消雾 横流式冷却塔,能有效减少雾气形成,并具有节水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节水消雾横流式冷却塔,包括塔体、布水系统、用于收集气流中 夹带的飘滴的收水器和用于热交换的填料结构,布水系统具有设置在 塔体顶部的配水装置,填料结构绕设于塔体周围并形成塔体的周壁, 填料结构包括用于流入冷气流的多个第一填料体和用于流入冷却水 和冷气流的多个第二填料体,第一填料体和第二填料体沿横向紧贴交 错设置,第一填料体设有自塔体外向塔体内横向延伸的多个第一密封 通道,第二填料体设有自塔体顶部向塔体底部延伸的多个第二密封通 道,第二密封通道的顶端与配水装置连通,收水器置于塔体内,塔体 的顶部设有排气口,收水器的出口与排气口连通。
优选地,多个第一密封通道形成蜂窝状结构。
优选地,多个第二密封通道形成蜂窝状结构。
优选地,第一填料体和第二填料体均呈长方体状。
优选地,收水器呈环状,连接于塔体顶部和底部之间。
优选地,塔体呈顶部小底部大的圆锥形,收水器呈与塔体形状适 配的圆锥环状。
优选地,排气口连接有风筒。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填料体和第二填料体提供的两个相邻的第 一密封通道和第二通道,使冷却水具备两个通道的冷却,在第二密封 通道中,冷却水流入并与冷气流热交换,在第一密封通道中,冷却水 无法流入,冷却水通过紧贴的第二密封通道的壁体进行间壁换热,以 此通过蒸发与对流完成一定热负荷的冷却,形成干式、湿式两部分的 分别热负荷冷却,所以具有节水功能。第一填料体的第一密封通道的 出口气体为干热气体,与第二填料体的第二密封通道的出口的湿热气 体混合,降低了出塔空气中水蒸气的总含量和相对湿度,所以具有良 好的消雾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节水消雾横流式冷却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填料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界环境空气、湿热空气、干热空气的流向示 意图。
图中:1、塔体;11、排气口;2、布水系统;21、配水装置;3、 收水器;4、填料结构;41、第一填料体;411、第一密封通道;42、 第二填料体;421、第二密封通道;5、风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览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览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659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