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后悬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65916.0 | 申请日: | 2015-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129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李英杰;屈亚洲;张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1/10 | 分类号: | B60G11/10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 |
地址: | 710200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悬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重型汽车使用的后悬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重型汽车主副簧后悬架系统的副簧通过固定于车架的副簧限位支架参与工作。在设计过程中,此种结构副簧限位支架加强筋一般竖直向下,副簧限位支架与副簧的设计接触点即在该处位置,但由于副簧有一定的弧高,而且部分副簧为了较早的参加工作,副簧的自由弧高取的较大;此时,副簧与副簧限位支架的实际接触点已经不在设计接触点位置;如此,会导致副簧限位支架的加强筋并未起到相应加强作用、不利于结构的优化设计。且副簧工作中的有效长度与设计工作长度不同,实际刚度会与设计刚度存在差异,导致主副簧间实际载荷分配与设计载荷分配不同,进一步导致悬架系统的可靠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悬架系统,可解决现有技术中悬架系统的可靠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后悬架系统包括:后板簧前支座、板簧销、副簧限位支架、板簧、后板簧后支座及吊耳。板簧通过后板簧前支座、板簧销、后板簧后支座及吊耳连接在车架上;副簧限位支架通过螺栓连接在车架上;副簧限位支架的加强筋与板簧接触点处切线角度为90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限位支架加强筋垂直于接触点处切线,提高了副簧限位支架使用的可靠性及结构的合理性,解决了副簧实际工作刚度与理论设计刚度不同以及主副簧间实际载荷分配与设计载荷分配不同的问题。从而保证了车辆后悬架主副簧间实际载荷分配与设计载荷分配的一致性,并为副簧限位支架结构优化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副簧限位支架重量及提高车辆后悬架系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后悬架系统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后悬架系统的另一立体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副簧限位支架的立体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副簧限位支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理解和实现本实用新型,现结合附图描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后悬架系统包括:后板簧前支座1、板簧销2、21、22、副簧限位支架3、5、板簧4、后板簧后支座6及吊耳7。板簧4通过后板簧前支座1、板簧销2、21、22、后板簧后支座6及吊耳7连接在车架上;副簧限位支架3、5通过螺栓连接在车架上;副簧限位支架3、5的加强筋23与板簧4接触点处切线角度为90度。由于限位支架加强筋纵向BB垂直于接触点处切线AA,提高了副簧限位支架使用的可靠性及结构的合理性,解决了副簧实际工作刚度与理论设计刚度不同以及主副簧间实际载荷分配与设计载荷分配不同的问题。从而保证了车辆后悬架主副簧间实际载荷分配与设计载荷分配的一致性,并为副簧限位支架结构优化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副簧限位支架重量及提高车辆后悬架系统的可靠性。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实用新型,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就可使本实用新型有许多变形和变化,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未经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659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空调控制器
- 下一篇:一种陆空两栖搜救飞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