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电容器无功补偿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65863.2 | 申请日: | 2015-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416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锦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8 | 分类号: | H02J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电容器 无功 补偿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输出补偿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智能电容器无功补偿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力网运行过程中,由于非线性电源、感性无功设备的增加,造成电网电能质量下降,电压闪变,这样对于无功补偿设备要求越来越高。
高压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适用于工频输配电系统中,用以提高功率因数,调整电网电压,降低线路损耗,充分发挥设备效率,改善供电质量。
高压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主要由电容器柜或钢架、电容器、电容器过负荷保护专用熔断器、放电装置(专用放电线圈或电压互感器),抑制涌流限制高次谐波的空芯电抗器和限制过电压的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及高压真空开关等设备组成。柜式装置中的电容器柜柜体采用静电喷塑新工艺,表面美观、牢靠;框架式装置采用表面热镀锌钢架。
无功补偿装置也是多种多样,常用的就是电容器补偿,而智能电容器无功补偿模块为模块化结构,体积小、现场接线简单、维护方便,将会逐渐取代传统的电容器无功补偿设备。随着智能电容器无功补偿模块的发展,对于电容器的体积要求越来越小。而现有的智能电容器无功补偿模块散热性能差,散热效率慢,使用时间一长,投切过于频繁时,电路元器件容易老化,之后电阻值偏离,电容器元件的容量降低,投切过程中不能够同步造成补偿不足的问题不能有效对其进行调节,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对电容元件老化,容量降低进行补偿的智能电容器无功补偿模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电容器无功补偿模块,包括具有三相电源接入端的电子复合开关模块、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和第三电容器,所述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和第三电容器采用三角形接法连接于电子复合开关模块的输出端形成三相共补电路,所述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和第三电容器上分别并联有第一可调电容器、第二可调电容器、第三可调电容器;
所述第一可调电容器与第一电容之间串联有控制第一可调电容器并入的第一按钮;
所述第二可调电容器与第二电容之间串联有控制第二可调电容器并入的第二按钮;
所述第三可调电容器与第三电容之间串联有控制第三可调电容器并入的第三按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电容器的一端与电子复合开关模块的输出端之间串联有第一切换开关,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用以断开电子复合开关模块一端的连接并将第一电容器连接至电源N端;
所述第二电容器的一端与电子复合开关模块的输出端之间串联有第二切换开关,所述第二切换开关用以断开电子复合开关模块一端的连接并将第二电容器连接至电源N端;
所述第三电容器的一端与电子复合开关模块的输出端之间串联有第三切换开关,所述第三切换开关用以断开电子复合开关模块一端的连接并将第三电容器连接至电源N端;
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第二切换开关、第三切换开关连接有同步驱动电路,所述同步驱动电路用以同时驱动第一切换开关、第二切换开关、第三切换开关动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第二切换开关、第三切换开关分别为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同步驱动电路包括NPN三极管、限流电阻和第四按钮;所述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的线圈分别相互并联后的一个节点连接电源Vcc,另一个节点连接NPN三极管的集电极,
所述第四按钮一端连接电源Vcc,另一端连接限流电阻,限流电阻的另一端连接NPN三极管的基极,发射集接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电容器的两端均并联上可调电容器,通过按钮进行接入和切除,使得每个电容器在使用长久之后,其容量均可以进行补偿调整,从而满足对电网的补偿,通过可调电容器来对电容量的调节,通过并联电容的方式使得电容的容量增加,使用和调节都十分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结构图;
图2为同步驱动电路的连接结构图。
图中1、电子复合开关模块;C1、第一电容器;C2、第二电容器;C3、第三电容器;Cp1、第一可调电容器;Cp2、第二可调电容器;Cp3、第三可调电容器;SB1、第一按钮;SB2、第二按钮;SB3、第三按钮;2、同步驱动电路;Q、NPN三极管;R1、限流电阻;SB4、第四按钮;K1、第一继电器;K2、第二继电器;K3、第三继电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锦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锦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658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夜光功能的双插头手机充电器
- 下一篇:综合能源供电系统